LOT 1211 十八世纪 观世音菩萨
Viewed 942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48cm
|铜鎏金 嵌银||印度||入元之后,西藏政治宗教形势发生巨变,萨迦派在元朝统治者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教派领袖之命令与皇帝诏敕“并行于西土”,可谓煊赫一时。尼泊尔艺术也通过萨迦派的发展成为西藏佛教艺术的流行风格,尤其是东北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的佛教相继消亡后,作为西藏佛教艺术唯一的艺术来源,堪称14世纪前后西藏佛教艺术的“主流样式”。这一时期的尼泊尔艺术依托于迦舍末罗王朝的强盛国力,展现出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此尊观音菩萨造像就是一尊具有迦舍末罗王朝时期尼泊尔艺术特点的尼藏风格造像作品。|此像中,观音发丝相扣,成扁平柱状,尚带有早期帕拉艺术的造型样式。头戴五叶冠饰,正中一叶形似满月,叶冠枝蔓曼妙多姿,十分华丽。耳际有缯带团成扇形,飘带尾端向上翻卷。面庞宽平方正,额头素洁高广,眉眼上挑,鼻梁高挺,嘴唇小巧,表情寂静。上身躯体壮硕,四肢粗壮有力,颈部佩戴垂有团花项链,禅带自左肩斜搭至右肋下方。手镯、臂钏等饰物一应俱全,左手自然搁置于左膝上,右手结无畏印。下身穿着过膝贴身僧裙,裙上阳刻缠枝纹饰,双腿结半跏趺坐。从此尊造像的艺术特点来看,我们能一窥迦舍末罗王朝时期尼泊尔艺术的风采神韵。此尊造像面部特征虽然被后期彩绘遮盖,但其方圆的脸型、宽广的额部仍然带有尼泊尔造像艺术的特色,尤其是五官的位置整体偏下,这一特点在尼泊尔艺术的造像和绘画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萨迦寺、夏鲁寺都藏有大量实物遗存能够验证这一点。至15世纪上半叶,西藏本土艺术开始逐渐显露,这种极具异域特色的面部表现开始向反映藏民族审美转化,并最终完成造像本土化的改造;造像主尊所穿僧裙紧贴躯体,刚刚过膝,为典型尼泊尔式的萨尔纳特式衣纹。此种衣纹样式在南亚地区造像中极为常见,后传入西藏,被广泛应用于藏传佛教造像之中,堪称古印度造像与汉地造像的最大区别之一。15世纪后,伴随汉藏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藏艺术开始流行,汉地传统层叠衣褶的服饰式样被广泛应用于藏传造像上,萨尔纳特衣纹样式逐渐减少并日趋程序化;再次,主尊肌体健硕有力,富有力度,手脚刻画生动细腻,这些特点在国内外公私机构收藏的迦舍末罗王朝时期造像中均有发现。尤其是此像躯体未见施金,其铜质莹润光洁,且为明显红铜材质,这种红铜材质是尼泊尔造像的传统选材偏好,也证明了此尊造像与尼泊尔艺术的密切关系。|可见,此尊造像以尼泊尔迦舍末罗王朝时期造像为蓝本,融入了雕塑者自身对宗教的理解和诠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身姿造型与洛克菲勒基金会亚洲学会收藏的一尊观音菩萨像完全一致,可供参考!|印千山拍卖|孙玉江
Preview:
2018年1月10日-11日
Address:
北京伯豪瑞庭酒店五层 瓷杂厅(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