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606 慕凌飞(1913~1997) 虎啸图 镜片 设色纸本
Viewed 1785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36×70cm
题识:自古英雄冒险艰,世途履尽始远山。胸中为有峥嵘意,都在回头一啸间。伟聪学长兄、心素贤师妹法家指正,虎翁慕倩凌飞写于津门之云起楼,时年七十岁。|钤印:慕倩之印、凌飞书画之印、凌飞七十岁以后作 |说明:上款人张心素为张善孖长女,以张氏家族子侄辈排行第三,故有“心素三侄”称。其夫晏伟聪。上款人晏伟聪(b.1912),四川内江人。张大千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大千艺术研究会会长。||作者简介:慕凌飞,生于山东烟台,名倩,字凌飞,别名慕泉淙,以字行,别署虎翁,斋名云起楼,画家,擅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敦煌佛释等。大风堂入室弟子,居师府四年,得亲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重庆诗书画学院顾问,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等。||Lot606-Lot616为张善孖后人藏书画,由上款人家属友情提供||白头吟望在他乡|1949年,年已半百的张大千得挚友张群(1889-1991)(字岳军,成都人,民国时期政界高层人士,喜书画,富收藏,尤喜石涛)之助,得到三张飞台湾的机票。一番痛苦的取舍后,他只带了四太太徐雯波,以及三岁幼女张心沛(与二太太黄凝素所生)飞赴台湾。自此开始了他既长袖善舞、华丽豪放又去国怀乡、暗自神伤的传奇之旅。|张大千出身四川内江望族,他酷爱美酒美食,且风流成性,挥金如土,喜名画名花、奇木怪石,一派名士作风。他深知他这样的名士做派不见得能容于纪律严明、改天换地的新政权,“出走”成为他理所当然的选择。从1949年一别故土后,中国政府曾通过各种途径几番邀请他“回国看看”,张大千却自知自己不过是闲云野鹤,受不得“政治”的桎梏,因而从来不为所动。|张大千虽是名士做派,中国道统却也在他身上烙下了深刻的烙印,像中国古老的士绅阶层一样,他敬老尊贤,恪守长幼有序的传统,且不说他直到中年时见到长久不见的长辈还会行跪叩大礼,到晚年,他更是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无一日不萦绕于心。|然,“黄鹤一去不复返”的下一句是“白云千载空悠悠”。在张大千看似潇洒长袖善舞的华丽人生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爱与痛?如果不去读张大千的家书,不看张大千给亲人的画幅上题字,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懂得去国怀乡,于张大千是一种怎样的隐痛。如1961-1964年,张大千旅居巴西期间,曾想方设法让三哥张丽诚夫妇出国团聚。兄弟相见,原是平常之事,彼时却千难万难,申请再三,不得成行。那段时间张氏家书无不谈及,凡听到有可能、有希望的消息时,其喜悦兴奋便跃然纸上,“欢忭欲狂”,马上寄汇钱款,策划出境路线,安排朋友帮忙接待等等;听说被拒绝无望,又哀伤悲恸,痛彻心扉:“哥手示,拜读再三,哭泣不已。”“老年弟兄天各一方,不得相见,惨痛万分。”“兄与弟俱老矣,不得聚首,每每思念则为下泪。月之二十七号为弟七十诞辰,悬身海外,尤为难过。”如今读来亦是“一字一泪”,令人黯然。|在旅居台湾及海外的岁月中,三侄女张心素(1914-1989)在八叔张大千心中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张心素即张大千兄长张善孖(1882-1940)之长女,以张氏家族子侄辈排行,排为第三,故大千称为“心素三侄”,而张大千在同辈中排行第八,故心素呼其“八叔”。|张心素三岁丧母,父亲常年奔波在外,幼年时跟随祖父母,聪慧乖巧,深得祖父母疼爱。张大千出道之初,处处得兄长张善孖提携,故从小视心素若己出。1932年,张大千、张善孖受叶恭绰之邀借寓苏州网师园,张心素跟随左右,习画之余为父叔磨墨抻纸,悉心照料父叔饮食起居,虽未正式拜师入“大风堂”,但勤勉有加,再加八叔悉心指点,少时技艺不输“大风堂”众弟子(后因重庆从医,工作繁忙再加彼时“海外关系”不宜张扬,而隐藏画艺多年)。|大千先生格外疼爱三侄女,1940年4月24日曾亲自在成都为张心素与晏伟聪(1912年生,大风堂弟子,年轻时备受张大千呵护,曾任张大千艺术研究会会长)主婚。其时,张善孖受国民政府委托,正赴欧美各国举办画展义卖,宣传抗日和募集抗日捐款未归。张大千精绘荷花、佛手、萱草、梅花四幅花果,再请精工用蜀绣绣成四幅被面,作为心素的嫁妆。婚礼上张大千紧紧握住张心素与晏伟聪的手,深情地说,“我这一辈子只给你们两个人主婚。”1940年10月,张善孖过世后,张大千更是把对张心素的照料与疼爱当作是对兄长的感怀。|然1949年后,“一湾浅浅的海峡”,至亲不得相见,对重情的张大千来说,可说痛彻心扉。多年来张大千一直与张心素保持着密切的通信往来,即便在“海外关系”毁所有的特定历史时期,张大千亦想方设法通过友朋给予张心素一家尽可能多的关照和经济资助。数十年来,为谋求一见,可谓用尽心机。1966年11月,张大千曾致信张心素:“得香港友好转来九月廿五日函,戴最高度眼镜,字太小全看不见,由汝十二弟萝萝重复读与叔听,一字一泪。叔岂不爱国者,舍手足子侄不归至此?”“汝为最大之侄女,从小最为疼爱,今乃不得相见,三叔四叔年老不能远,侄等岂亦不复能来看望汝叔耶?”“叔最爱汝,每一想念,与雯姨及尕妹、满妹、萝萝、澄澄言及,辄老泪纵横。国内既已放宽,侄可否请准出国探亲,其旅用一切,叔当全部为汝备之,如何?如何?”渴望心素前往探视,望眼欲穿之情跃然纸上。但彼时跨越海峡谈何容易?|叔侄之间音讯不断,却终难解乡愁,张大千常以书画相赠聊寄相思,如1979年,张大千曾画《红梅迎春》寄与张心素,画中有题:“心素三侄,汝叔已年81岁,尚能健饭,亦复能捉笔,怪目翳不能工细。于行步艰难,缘去岁曾跌右腿……写此数笔,与汝如相见也。”|1980年,张大千又嘱托香港挚友徐伯郊(1913-2002,徐森玉之子,著名鉴藏大家)、李祖莱(张大千红颜知己李秋君胞弟)接应,由张大千秘书代笔给张心素写信,表达希望心素辗转香港,曲线赴台的愿望。|1981年,身在台湾年事已高患有目疾不能远行的张大千听闻张心素有机缘去往美国,大喜过望,多年夙愿可以得偿吗?能否从美国再辗转去台湾呢?于是,他遍托台湾友人打通关节,又托香港挚友给张心素转去旅费,又安排美国家人尽心招待。心素母子到了美国,住在张大千在美国旧金山的寓所环筚庵已逾半年,也是望眼欲穿地等待着盼了30多年的叔侄团聚。但遗憾的是,那一纸台湾通行证却迟迟没有到来。|据张心素家人回忆,当彷徨无计的大千先生找到彼时台湾当局领导人时,被很遗憾地告知:“实在不敢松这个口子啊”。费尽周折,却终不能相见,电话里,叔侄二人均泣不成声,让旁边的人亦忍不住泪流。|张大千为此痛彻心扉。1982年,张大千曾画《红叶小鸟》一幅赠予张心素,画上题:“三侄心素远来,以故不得相见,忍泪别去。为抹涂数笔,然祝终得一晤也。七十一年闰四月之初三日,八叔爰八十有四岁”。|心素离开美国之时,张大千还嘱咐家人帮张心素母子购置了当时国内颇为稀罕的电子产品,并送了10幅画作。|半世牵挂,终于只能系于心底,呈于纸上,奈何?|从张大千所赠张心素画作来看,“乡愁”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难以逾越,令人无法不惆帐,无法不潸然泪下!
Preview:
2018年7月2日 上午9:00-晚上21:00 2018年7月3日-4日 上午9:00-下午18:00
Address:
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C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