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037 9世紀 斯瓦特蓮花手菩薩像
Viewed 132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H:39CM
據學者研究指出,斯瓦特河流域在今巴基斯坦的北部,為古印度的一部分,舊稱優填國(Udayana Kingdom),即〔佛國記〕與〔魏書〕所言之烏萇,〔大唐西域記〕所說的烏仗那。有人說,天堂掉落了一角,落到地上便是斯瓦特;也有人說,斯瓦特就是《山海經》中提到的“沃之野”和“都廣之野”,是“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百獸相與群居”的人間仙境。這一塊得天獨厚的美麗土地,自古便是佛教聖地。在梵文中,斯瓦特被稱作Udyana(Uddiyana),意為花園,漢譯烏萇、烏仗那、鄔堅等等。〔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提到,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應釋提桓因之請,至三十三天為母摩耶夫人說法。優填王因久不見如來,思親釋迦佛,遂令巧匠以牛頭栴檀,刻造高達五尺的佛像。此說流傳甚廣,通常被視為佛像製作的開端。如今經過許多學者的考證,他們指出,優填王造像之事恐為後代附會之說,可是,斯瓦特河流域佛教發源甚早,卻是一不容否認的事實。七世紀初,玄奘西行取經,曾經路過此地,在〔大唐西域記〕裡他記載著,烏仗國崇重佛法,敬信大乘。可見,當時斯瓦特的佛教仍然十分興盛。資料來源:《故宮文物月刊》,第五卷第九期,頁:128-134。 相傳佛陀在世時,斯瓦特谷考夏姆比地區的君王烏仗那贊助完成了首個佛陀圖像,斯瓦特也由此而聞名。後由於匈人大舉入侵犍陀羅國一帶,使當地佛教在六世紀走向了衰亡。而地處今日巴基斯坦北部,富饒的印度河上流流域的斯瓦特河谷,卻以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佛教發展提供了庇護,繼犍陀羅後成為新的佛教聖地。隨著佛教的發展傳播,斯瓦特獨特的藝術審美逐漸被克什米爾造像吸收,隨後又進一步影響了早期藏西佛教造像的藝術風格。早期斯瓦特為犍陀羅文化區的一部分,所以它的美術風格和犍陀羅一致,保存了濃厚的希臘羅馬色彩。貴霜王朝以後,犍陀羅美術式微,斯瓦特逐漸地孕育發展獨立的自我風貌。這種地方風格一直延續到十、十一世紀。本尊蓮花手菩薩頭戴尖葉寶冠造型,紋飾別緻精美,以卷草紋點綴其間,兩側梳有小髻,餘髮分股垂於雙肩。面部略短,鼻樑高挺,雙目為嵌銀眼,刻畫優美對稱,氣韻高貴。菩薩一手持蓮莖,蓮花綻放於左肩,花瓣厚實飽滿,另一手施與願印,掌心嵌銀。上身裸露,肌肉厚實勻稱,腹肌略凸起,下身著僧裙,衣褶鮮明,衣紋自然流暢。雙腿結全跏趺坐於仰覆蓮花座上,尖尖的蓮瓣是斯瓦特造像典型的藝術表現形式。本尊造像高達39公分,且整體品相完好,包漿油潤光澤,造型大器,局部又細緻入微,更為稀罕。[參閱]1.烏爾裡希·馮·施羅德 《印度與西藏的銅造像》1981年版,第96-97頁,圖12E,泛亞收藏,9世紀 釋迦牟尼。 2.廣州華藝,2017春季拍賣會,lot1032,7/8世紀 銅蓮花手觀音,高15cm,成交價:RMB 10,350,000。 3.香港邦翰斯,2016/11/29,lot105,A SILVER INLAID COPPER ALLOY FIGURE OF AVALOKITESHVARA, SWAT VALLEY, 6TH/7TH CENTURY,15.2 cm (6 in.) high,成交價:HK3,180,000。
Preview:
2019年8月29日-31日 上午11:00-下午7:00
Address:
10489台北市建国北路一段96号8楼之2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