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1 潘天寿(1897-1971) 松风高士图
Viewed 687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49×367cm 约49.2平尺
设色纸本 镜心 款识:△水石自堪友,山游迎万峰。瀑声翻石壁,云气绕长松。坐久□□少,言清秋兴浓。寥天青不尽,飞雁没寒钟。好友缘长剑,相逢倍觉欢。峰青昨夜雨,花紫隔林峦。世乱人多隐,天高春尚寒。杖行腰脚健,飞为觅金丹。廿年梅花开后,天气奇寒,点水皆冰,小楼无赖,自燃炉火,捡陈纸涂此,以消冷气。阿懒者寿。 △墨汁泼烟复泼雨,王郎聊托嗜游身。龙关带水拖泥惯,不写蛇头鼠尾皴。阿寿又题。 钤印:懒头陀(朱文)潘天授印(白文)三门湾人(白文)三门天授所作(白文) 说明:本拍品经潘公凯先生鉴定为真迹。 出版:△《浙江四大家—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作品续集》P174-17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11月。 △《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选集》P66-67,银座美术馆编,2007年。 潘天寿一生曾多次画过隐逸题材类山水作品,尤其在其艺术创作生涯前期,构成了我们研究潘天寿精神旨趣和风格演变的重要线索。本拍品创作于1931年宏幅精构的《松风高士》首次于拍场露面,兼具画面实验性与题材的隐喻意涵,堪称其酝酿期(1928-1934)代表性作品。 松风高士题材常常表达文人向往的抚孤松而盘桓,寄情山林不求闻达,此图中高士二三,而非孤身一人,可知作者当时应当有志趣品行相近的好友为伴,联系其所处背景可知,此画创作后一年即1932年春,“白社”国画研究会成立,参加者诸闻韵、潘天寿、吴茀之、张书旂、张振铎。画中又题:墨汁泼烟复泼雨,王郎聊托嗜游身。龙关带水拖泥惯,不写蛇头鼠尾皴。此款识在1938年《墨色小山水图》中重现。其时正处于艺专西迁的战乱流离之中,雪阻长沙,潘天寿随即拜访“白社”同仁和老友诸闻韵,对不能有太平日子从事艺术探索而无限伤感。 中西文化碰撞是二十世纪的时代主题,白社国画研究会主张以扬州八怪的革新精神从事中国画创作,这种植根传统求发展的精神于艺术实践贯穿于潘天寿绘画艺术始终。《松风高士图》与《江州夜泊》(1935年作、1953年作、1954年作)这几件作品构成了潘天寿对骨架组合的章法图式系列探索,我们可以体会到画家对减弱画面三维空间的错觉,突出平面的构成关系——这一更具中国画性格的形式问题的关注。 潘公凯在谈潘天寿艺术风格时,反复提到他在构图上“骨架组合”的特点,即是以线条为主的构成方式,这种组合的关键是线与线之间的排列交叉处理。在潘天寿的作品中,线与线的交叉以构成各种三角形为主,三角形是最坚固也最富于变化的形状,本件《松风高士图》中松树主干与其他枝干之间的交错关系构成基础三角形又打破三角形,之后创作于1935年并被视为其风格成熟标志性作品《江洲夜泊》的构图章法是于三角形演化的“井”字形构图。 松树是潘天寿一生中不断创作的题材,曾作诗云“我爱黄山松,墨渖泼不已。高者盈尺咫,低者直参天。”此图中一棵虬松横贯中央为实,辅以一道留白为虚横贯中央,其后一批同类题材巨作都能看到这种虚实与布局手法,如《百丈岩古松图》对角斜立一颗巨松,中间横贯一条白水。 本件《松风高士图》虽是传统经典主题,但让我们看到,一代大师在艺术创作的早期即显露出的从传统古典型画家向现代型画家转化的才情与时代精神。中国画讲求境界格调、气骨神韵,而最后都要归结到画面的笔墨表现上。此幅用笔、用墨均十分精到,既有传统又不无自我面貌,实为难得一见早期巨幅佳构。
Preview:
2021年1月17日-19日
Address: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泺源大街66号济南索菲特银座大饭店六楼大宴会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