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498 A MONUMENTAL GILT BRONZE SHRINE DEPICTING SAMANTABHADRA AND CONSORT, 17TH – 18TH CENTURY
Viewed 395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西藏。重铸于双莲座上,上缘有串珠,下半部分未密封的底座是单独铸造的,双手下垂,手持微缩的Samantabhadri妃子,两人都是裸体,他的脸部有重睑的杏仁形眼睛,中心是一个乌尔纳,两侧是长耳垂,每个耳垂都有一个椭圆形的穿孔。
出处。 Paul R. Wedendal (1924-2010)的私人收藏,Djursholm,瑞典。瑞典斯德哥尔摩Bukowskis,2017年12月6日,474号拍品(误为尼泊尔佛像,误为18-19世纪)。荷兰重要藏品,购自上述。Paul Wedendal是Djursholm的瑞典牙医,也是著名的亚洲艺术收藏家。
状况。 原始状态良好,有使用过的痕迹,偶尔有轻微的划痕,一些凹痕和划痕,轻微的变形,少量的损失,旧颜料的残余,整体上的鎏金磨损。该神龛极有可能曾经是释迦牟尼三尊,缺失了两尊较小的佛像和文殊菩萨像。
重量:7.0公斤(人物和底座),19.3公斤(宝座)
尺寸。
底座支撑在一个大而精巧的阶梯式宝座上,宝座是镂空铸造的,上面有佛教狮子、雕刻的观世音菩萨像、莲花瓣和如意头,上面有一个由桃树枝叶组成的曼陀罗,上面有许多花蕾,高耸入云。
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中,萨曼陀罗佛产生于早期宁玛派密宗文献《古雅伽巴密宗》。他的典型形象是赤身裸体,一副佛陀的模样,双手做出禅定的姿态,双腿呈金刚姿态,怀抱着妃子萨曼塔巴德丽,他们的结合代表了一切诸佛真身的幸福本质。
,萨曼塔巴德丽与释迦牟尼佛和文殊菩萨一起构成了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三宝。
在中国佛教中,Samantabhadra被称为Puxian,与行动有关,而Manjusri则与prajna(超越的智慧)有关。在日本,这尊菩萨被称为福根,在天台宗和神农宗中常被尊崇,日莲宗则将其视为《莲花经》的护法。在藏传佛教宁玛派中,萨曼塔布达拉也是阿底佛的名字,常被描绘成与他的妃子萨曼塔布达里不可分割的联合体(yab-yum)。
专家注:与他更受欢迎的同行曼珠沙华不同,萨曼塔布达拉几乎从未被单独描绘,通常以三位一体的形式出现。在本神龛中,缺失的两个形象是佛陀和文殊菩萨,这两个形象都很常见,因此--只要有一定的耐心--就能找到并重新归位。
文献对比。描绘萨曼塔巴德拉和萨曼塔巴德里的唐卡,见Marylin M. Rhie和Robert A. F. Thurman, The Sacred Art of Tibet, London, 1991, pl. 430, no.51A.两件相关人物,见《亚洲艺术》,《喜马拉雅艺术珍品》,智冠美术馆,2020年11-12月,第49页,第24、25号。
拍卖结果对比。对比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专场拍品451号拍品中,一件描绘Samantabhadra与妃子结合的相关鎏金铜器,年代为18-19世纪,该图单独以187,500港元成交。
十七至十八世纪铜鎏金普贤如来像 。
西藏。普賢結金剛座坐於雙層蓮座上,蓮座上邊緣飾有珠紋,第二層蓮座和第一層並不為一體,底部未密封。普賢雙手施禪定印擱在足部,握住微型小佛母,兩人都赤裸著身體。他沉著的臉與沈低垂的雙眼,雙眼之間有天眼,兩側長耳垂,每個耳垂都有橢圓形的耳洞。
來源:瑞典Djursholm Paul R. Wedendal (1924-2010)私人收藏。瑞典斯德哥爾摩Bukowskis,2017年12月6日lot 474 (錯誤地描述爲尼泊爾佛像以及錯誤地斷代爲1818年。)。瑞典斯德哥爾摩Bukowskis,2017年12月6日lot 474 (錯誤地描述爲尼泊爾佛像以及錯誤地斷代為18至19世紀)。一個重要荷蘭收藏,購於上述拍賣。Paul Wedendal 曾是Djursholm 的一位牙醫,他是知名的亞洲藝術收藏家。
圖片:Paul R. Wedendal (1924-2010)
品相:良好的原始狀態,使用痕跡,局部輕度划痕,一些凹痕和缺口,輕微的翹曲,輕微缺損,舊顏料殘留,整體鎏金磨損。神龕上極有可能曾經是釋迦牟尼與佛陀以及文殊菩薩三聖。
重量:7.0 公斤 (佛像與蓮座),19.3 公斤 (底座) 尺寸。3 公斤 (底座)
尺寸:縂高65 厘米 ,33 厘米 (佛像與蓮座)
底座鏤空鑄造,可見佛獅、大象神、蓮花瓣紋和如意紋,有很多花朵的卷葉曼陀羅。
在藏傳佛教傳統中,普賢菩薩源於早期的寧伽密宗文獻。 他通常赤裸,雙手禪定印,雙腿以金剛姿勢,擁抱佛母,他們的結合代表了所有佛陀真身幸福本質。
喬達摩佛和菩薩文殊以及普賢一起構成了佛教的華嚴三聖。 喬達摩佛弘揚《妙法蓮華經》,《華嚴經》中有十地菩薩贊釋迦牟尼偈佛。
在中國佛教中,普賢菩薩即普賢,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與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在日本,這位菩薩被稱為附言,通常在天台宗和真言宗佛教中受到崇敬,並且被日蓮佛教徒作為《妙法蓮華經》的保護者。 在藏傳佛教寧瑪派中,普賢菩薩也是普賢王如來的名字,通常與他的佛母象徵智慧與慈悲的結合。
專家註釋:不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幾乎從來沒有被單獨描繪過,通常出現在三聖中。 在目前的蓮座上,失踪的兩個人物是佛陀和文殊菩薩,它們都很常見,因此可以耐心地找到並重新放置。
文獻比較:唐卡普贤王及其佛母可见Marylin M. Rhie和Robert A. F.唐卡普賢王及其佛母可見Marylin M. Rhie and Robert A. F. Thurman, The Sacred Art of Tibet, London, 1991, pl. 430, no.
拍賣結果比較:一件十八至十九世紀的鎏銅金普賢王與其佛母見香港蘇富。
Preview:
Address:
Mariahilferstrasse 112 1070 Vienna, Autriche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