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016 罗中立 1991年作 故乡温情 布面 油画
Viewed 2540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64×81cm
出版:|1.《纯朴的世界—罗中立油画作品集》P25,浙江人美美术出版社。|2.《大陆美术选集第一卷·罗中立》P81,艺术家出版社,1991年。|3.《Hi艺术》2012年3月刊。|4.《艺术品》2012年第一期,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签名:Luo Zhongli 1991 罗|说明:经艺术家本人确认为真迹。||与农民结缘的艺术家——罗中立|偌大的中国,一张饱含隐喻的农民肖像曾经在广大民众中产生强烈的轰动。在国产的当代美术史上,除了文革时期有几件表现领袖丰功伟绩的作品外,直至今日尚未再有任何绘画作品能比《父亲》赢得更多的受众和共鸣。以至于人们提及艺术家时,总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而忽略了作者后十几年的创作生涯。|罗中立在完成了《父亲》后,其实相继还创作了几张类似风格的作品,如《春蚕》、《年终》、《金秋》、《苍天》、《岁月》、《祈》。这种用主观和理想的态度去面对作品的内容,再用照相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去赢得观众的方式,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积极的视觉效应。但这一切毕竟是有时间性的,因而艺术家也不会愿意长期地屈从于惯有的模式,因为这样的模式同现实生活中的农民仍有一定的距离。更何况,敞开国门后的年轻一代艺术家,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越来越企求新的艺术实验,并希望以此来拓展自己的创作。|1984年,罗中立公派出国,前往欧洲。他研究伦勃朗及同时期的荷兰画派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也企图从米勒的画中,去寻找那关于他对农民生活的田园诗般的期望。很快,他完成了一系列作品,他想通过这些新作来摆脱他那些主题先行、有点受意识形态影响的艺术创作。但罗中立对艺术根深蒂固的习惯,和他关于大巴山农民生活的深切体验,并没有完全使他脱离过去的轨迹。被《父亲》这件作品感染过的人群始终不能忘却那张饱经沧桑、象征着中国历史的脸。他们也不希望艺术家脱离他们已经习惯的欣赏轨迹。所以罗中立从欧洲回国后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并没有引起艺术批评家和媒体太多的重视。|但20多年的历练,罗中立无论是在内容、题材的选择上,还是在艺术表现的技法上,都显然超越了当年的《父亲》,并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反映出其在艺术修养上的完整性。在题材上,罗中立始终坚持关注农民生活和乡村场景,并寓言性的赋予它新的含义。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一贯表现出特殊情感的艺术家,不管是在他的过去或者现在,他似乎都能敏锐地体验到农村仍是当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缩影,并以相当的热情在一个普通的日常环节中,表现他们朴质的内心世界与整个社会变迁的大环境相互遭遇时的现实状态,并将画面中的人物还原到人性最本质、最自然的情感中。|不仅如此,罗中立还进一步融合了从欧洲学习时所获得的借鉴,他在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关注中找寻新的文化契合点,早期受勃鲁盖尔、米勒、路阿影响的影子逐渐从画面中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能够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属于他自己的个人风格——刺激的色彩、交错的笔触、一种看似粗犷、却饱含着细腻情感的书写方式。他的独特书写方式,应该看作是他过去和现在与农民接触所产生的体验,造就了他最初选择描绘这些朴实的农民形象和他们平凡生活的直接原因,但更为关键的是潜藏在情感因素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精神。艺术批评家孙振华曾说:“我们一再强调中国艺术的当代身份,强调与中国当代现实发生关系,但如果说中国最广大的人群,占近总人口70%的农民被排除在当代艺术的事业之外,那么我们怎么体现艺术的公共性?体现对最普通民众的基本的人道关怀?……我们的当代艺术还有什么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罗中立最近的新作,我们就不难理解艺术家一如既往的追求,这也正是罗中立今天对中国当代艺术积极参与的方式。|——俞可
Preview:
2017年5月31日-6月1日 上午09:30-下午20:00
Address: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三层B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