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611 齐白石(1864-1957) 持钵和尚 立轴 设色纸本
Viewed 622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34×33cm
出版:1.《养和堂珍藏中国近代书画与清朝陶瓷展》,图版71,日本出光美术馆,1987年9月。2.《鸿禧集珍·一九九六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P87,台北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1996年5月。3.《齐白石的艺术世界》P16,郎绍君着,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4.《齐白石的世界》P302-303,郎绍君着,羲之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钤印:木人款识:余生长之星塘老屋在衡山之下,四十岁以后始游。祝融足倦憩于寺门外,见门内之大钟恍然属余之旧物,一僧请入客室,又见壁间挂佛像手持钵,仰首若有所望亦恍如余之曾经供奉者。余笑语寺僧,寺僧曰:君前身乃此寺之老撞钟僧也,此僧圆寂时自言当降生于寺前五十里以外,君居洽合否?余曰:然。齐璜并记。展览:1.“养和堂珍藏·中国近代书画与清朝陶瓷展”,日本出光美术馆,1987年9月。2.“鸿禧集珍”,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1996年5月。3.“齐白石大展”,台北,国父纪念馆,2004年4月19日-6月23日。此图从绘画书法风格及有关记述看,约作于20年代末。跋中所言游祝融山寺庙,“见门内之大钟恍然属余之旧物”一事,有关诗、跋中曾多次提及。如一次齐白石过生日(约1923-1925年间的某个十一月),门下弟子请他吃酒,饭后照像留念,他写了一首《余生期,诸门人进酒,饮后照影纪事》诗:斯世何容身外身,相从寂寞惜诸君。衰年眼底无余子,小技尊前有替人。鬼道(余居西城鬼门关外)柴门天又雪,星塘(余父母居星塘)茅屋日边云。明年此时吾还在,对镜能知老几分。此诗写出后,友人说不吉祥,他又召集门人重新照像,还作了《重聚留影并序》绝句四首。其序及第一首曰:前十一月某日余生期,诸生为余合照小影纪事。余题一律,直心居士见之,以为非祥。语之仲恂,恂述其言,余曰:“只要诗好,生死何关。只是此生有未为之事,遂约诸生后聚,余着僧衣再照小影,以了佛缘。他日亦作剪纸可矣。浴浴残躯沐沐颜,在家或与佛同龛。天花乱坠吾曾看,记得前身是阿难。(余初游南岳庙,见大钟恍然旧物也。)”从序言“前十一月某日”口气推断,这次“重聚留影”与生日照像时间距离不长,应在同一年。在同一时期另外的诗作中,白石也谈及过他与大钟的关玒。如:石壁嵯峨古屋荒,若非仙螺即僧房。前身我是撞钟者,合傍僧房筑草堂。(《雪庵和尚为余东邻画山水》)高不胜寒入九霄,老僧六月着棉袍。庙门久坐无人识,只有清钟是旧寮。(《祝融峰》)“前身我是撞钟者”、“只有清钟是旧寮”,都是说这件事的。《持钵和尚》一画,时间上似略晚。在上述诗歌里,只说过“大钟恍然旧物”,此画跋文则增加了“曾经供奉”持钵和尚的内容。这些记述,是真有其事,还是为化解“不祥”,在那次重聚留影时想象出来的故事,已无从考察。齐白石对宗教基本抱着一种艺术的态度,有时不大信,有时又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他是一个执着于生命,把“今生”看得最重要的人,为此而创造一个动人故事,不违背他的思想与性格。(郎绍君·《齐白石的艺术世界》)
Preview:
2021年11月30日-12月1日 9:30-19:00
Address: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61 号)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