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452 傅抱石 (1904-1965) 壬寅(1962年)作 韶山 镜心 设色纸本
Viewed 334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42×71.5 cm. 16.5×28.1 in. 约2.8平尺
一九五七年六月,先生赴湖南写生,于韶山作画十余幅,曾出版《韶山画集》。此幅是
在写生基础上所创作的一幅优秀作品。
撇开伟人故居不论,从图中可见此处四周青山环抱,左右大树挺立,房前一泓水塘,房
后一片竹林,真是一处风光优美的宝地。
此景有好几位画家画过,大都是平视实景写生,尽目所能及的范围,不过眼前山坳一隅
之地,所画仅见数间老屋及前后近景而已。先生所作,悬诸者想象,采俯视角度,于是
韶山冲大环境及故居全貌,尽收眼底。连远在十数公里之外的韶峰也收进图中。横图处
理确实巧妙。由此可见先生视野开阔及胸怀之宽大。不难想象,傅抱石先生在绘制韶山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心境,那是他们那一代人心中的圣地,无数的人千里迢迢到湖
南,都只为瞻仰一下这所故居。韶山是毛主席的家乡,此处的山灵水秀,孕育了一代伟人。主席后来也曾怅望过橘子洲
头,也曾矗立在井冈山上,还曾羁旅在金沙江边,更曾吟哦在八角楼中,但那些都是人生的过处而已,只有韶山,是他
魂牵梦绕的出生地。这也使得绘制韶山的意义更为凸显。
1959年6月6日,傅抱石应湖南人民出版社之邀在湖南群众艺术馆馆长周汉平、韶山招待所所长赵伯秋和湖南人民出版社
编辑段千湖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韶山写生作画。他不仅游览了韶山八景,还参观了许多与毛泽东早年革命活动相关的遗
迹,尤其是对以毛泽东故居为中心的自然环境,诸如背后的韶峰、毛泽东少年时游泳过的池塘、劳动过的水田、读书处
和毛震公祠等都做了仔细观察,认真勾画不同角度的草图,以速写记录的手法收集创作素材。后傅抱石在设计草图的基
础上开始落墨,他以以低调的偏银灰墨色、淡赭和淡绿调性,造足了和暖温馨摇篮之诗意般的宁静气氛,在宁静的主调
中蕴涵着丰富的层次。画家在大面积渲染的同时,注重色与墨的轻重与厚薄的处理度,屋宇、远山、松林无不整而透、透而松、松而翠,浑厚处顿生微妙与空灵,虚实、浓淡,笔墨处理浑然天成,气势开阖有度,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极富
温润隽永的人文气息和生趣盎然的质朴情感。
众所周知,用山水形式描绘韶山,不同于一般的表现自我或抒写胸中逸气的山水画。韶山因为所连带的革命历史的背
景,除了绿水、青山、云雾等自然内容,还有作为领袖故里图像的一些基本要求,尽管这种要求没有明文规定,却有着
基于崇敬心态的革命现实主义或革命浪漫主义的品评标准,如果用以往的笔墨不能达到时代的要求。因此,傅抱石在处
理韶山主题的笔墨表现时,以浓郁清新的笔墨语言来描绘与歌颂韶山,重在突出一个“新”。这里,他在对景写生中力
图表现直观视觉感受,在着重写实表现时融入了“西画因素”以弥补传统中国画的若干不足,在构图、敷色方面以崭新
的、地道的笔墨形式,完成了对自然景物形与神、光与影、色与墨、虚与实、质与文的高度融合,从而最大程度上拓展
了观众的心理空间。该画作于1962年,抱石先生绘画的黄金阶段,更经黄养辉先生收藏,流传有序。不久,抱石先生因
病臂废画,殊少创作,令人叹惜。三年之后,抱石先生便驾鹤西游,想再求一帧《韶山》胜迹,恐是无能。
题识∶韶山。一九六二年大暑,抱石南京写。
钤印∶钤印一:新渝傅氏、抱石所得印象。边注:此图系先父傅抱石之真迹。傅二石敬题。钤印二:傅二石印。收藏印:养辉观赏。
Preview:
2021年12月4日-6日 上午10:00-下午7:00
Address:
北京伯豪瑞廷酒店 五层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