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58 白石天王头像
Viewed 449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Overall H 34.9cm
来源1. Jay C. Leff 私人收藏,约 1950 至 1960 年代2. 英国铁路基金会,约 1970 至 1980 年代3. 香港佳士得,1993 年 10 月 24 至 25 日,编号 5384.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编号 FR417展览1.卡内基研究所,《古代与原始文明中的异国美术—Jay C.Leff 私人收藏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59年至1960 年2. 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1977 年至 1988年,长期借展出版《古代与原始文明中的异国美术—Jay C. Leff 私人收藏展》,卡内基研究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59年,图录编号 838「天王」与「力士」是中国传统雕塑中一个代表着动态、戏剧感与张力的形象,在绝尘静谧的净土世界中,「天王」与「力士」的存在为神的世界树立了一种可以被拟人化认知的山门,他们通常矗立在佛与菩萨的前方,以孔武有力、威风凛凛的形象守护着宗教世界的神圣与庄严。在形象更为准确的四大天王出现之前,起到巩卫作用的通常是「天王」与「力士」成对相置于佛菩萨两侧或者石窟洞口,二者通常以武侍卫的形象出现,但「力士」通常面部狰狞、表情夸张、赤裸上身、不佩戴兵器、不饰璎珞,其形象更接近一位强壮勇武的人,而「天王」则不同,「天王」的形态虽有动感,但旨在强调其威风八面的气势,通常神态威严,表情凝重,周身饰头盔铠甲,手持兵器,所以其整体气质更接近神。此尊白石天王首正是盛唐天王造像中极富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其尺寸将近40公分,可知原始状态下完整的天王整像应至少达到150公分以上,其四周均雕刻精美纹饰,可见原像应是一尊体型巨大的单体白石圆雕立像,以其头盔上所饰连珠型璎珞来看,造像本应着整身铠甲,铠甲上应整体坠饰璎珞,华丽非凡。这种以巨大白石为材、雕刻水平高超、配饰级别亦与众不同的天王像,在唐代通常仅皇家寺院方有能力施造,同级别白石雕像可参考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十一件佛教雕塑残件,安国寺为唐长安城重要的皇家寺院,与安国寺旧址出土的残件对比来看,此白石天王头的雕刻工艺尚更胜一筹,其出身应只升不降,是盛唐时期雕塑美学的最佳代表。此天王像五官刻画细腻立体,神态威严而不狰狞,有天王高贵威严的英武之气,其双眼平视,以阴刻铲地之刀法刻画眼白,其上原应以彩绘精细表现黑瞳之炯炯有神,鼻梁以圆雕形式处理,较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写实,鼻梁鼻翼皆刻画的对称标准,可见其工艺之精湛;天王微抿的上下唇之间可见空隙,由此亦可知其整体造像应是表达了一种动态,而非如佛陀像般沈静内敛,刻画细致入微。如若仔细观察,可见其双眼的眼周、面颊以及下颌,都以自然的高低起伏表达了天王凹陷的双眸,圆鼓的面颊与端正饱满的下颌,其面部五官更加立体,面部尤显生动。这样的处理方法秉承了中国佛教雕塑不变的内核,看似写实,实则是对于真实结构的一种高度提炼,由此一来,天王的容貌既有人自然而灵动的特征,又富有宗教庄严规范的秩序感,是唐代造像语言能够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认可的根本原因。此尊天王首可以被认定为「天王」、而非「菩萨」或「力士」的核心原因是其所佩戴的头盔。其头盔在中国古代将领实站铠甲中称为兜鍪,起着保护头部的重要作品,通常需要有顶锥、耳翼、护鼻和翻边四大结构特征。而此处的兜鍪整体呈风帽形,无顶锥,无护鼻,在前额处呈双弧形,两侧有护耳,两侧应向外翻翘起,但已残,且清晰地刻画了固定兜鍪的捆绳,是其他同类造像中所不常见的精细之处,相似样式的兜鍪可参考甘肃敦煌莫高窟194窟西壁北侧泥塑彩绘天王像,此尊彩绘像属于盛唐时期,既公元713至766年,与此尊白石首属于同一时期。在与现实中的兜鍪相比照的基础之上,此尊白石天王首的兜帽之上还有非常清晰的璎珞装饰,兜鍪左右对合,每一面均饰灵芝如意纹开光,开光内浮雕仰莲纹饰;兜鍪正面同样以仰莲纹作饰,上嵌水滴形宝石,宝石四周以连珠纹为饰,为典型的波斯装饰纹样,可知其所处区域应有强烈的西域文化的影响,与盛唐时期长安城的文化气氛相符合,同类水滴形宝石可参考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李静训墓出土之项链主石,李静训墓亦位于西安,二者在造型上的相似表现了此地所受到的浓烈的西域文化影响。「天王」原指古印度神话中的战争将领,后引入佛教,被借鉴为佛教的护法神。佛教典籍中一般有四位天王,分别镇守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护持佛法。与其有同样称谓、同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的镇墓天王与佛教四天王有着相类似的镇守意义,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渊源,不可同日而语。「天王」为佛的八部众,他们是佛的胁护者,所谓八部是指:天、龙、夜叉、阿修罗、干达婆、紧那罗、迦楼罗、摩侯罗迦。而在这八部之中,「天」为首,且「天」亦有诸天。唐以后,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佛教亦快速的本土化,佛教中的种种名物也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与纹样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后世所熟悉的四大天王在唐代开始逐渐以更确定的身份和样式出现,而无论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还是北方多闻天王,他们一律穿甲胄,或持兵器或持圣物,与「力士」的形象有着截然不同的样貌。而在我们已知的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天王像中,早期石窟寺中的天王像通常受到地形地貌的限制而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刻板,且大多风化严重,宋元以后的天王像则开始尤其特定的形式,且石雕渐少,多以木雕为主。以白石为材,又是单体圆雕,兜鍪表现清晰准确且坠饰华丽的璎珞,雕刻工艺精湛,应是出自唐代长安城中重要的皇家寺庙,如此而言,其英武平和的神态更显得尊贵非凡,他既是宗教世界的护持天,又是令皇家信徒亦能放下诸般痛苦走入佛教世界的护法神。此尊佛首已知最早由美国著名收藏家,宾夕法尼亚州费耶特银行与信托公司主席Jay C. Leff先生所收藏,1959年曾参与Leff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卡内基研究所举办的个人收藏展;后为英国铁路基金会收藏,并常期借展于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1993年由香港佳士得释出后进入北美十面灵璧山居的收藏之中,近三十年再回到拍卖市场中,极为难得。
Preview:
2022年7月9日-14日
Address: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湾仔博览道1号展览厅1E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