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740 文徵明(1470~1559) 行草七言诗卷 手卷 纸本水墨
Viewed 824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23×266cm
释文:泛舟。日出吴山雾敛苍,平桡十里下横塘。弄春草色偏宜远,绕竹溪流不觉长。一坞人烟自花柳,千畦麦菜间青黄。不因出郭供人事,负却东风二月强。不教尘负踏青游,出郭聊为一咲谋。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无赖上眉头。风撩鬓影春衫薄,树罨溪阴翠幄稠。一坞桃花偏入意,江村桥畔小淹留。|款 识:正德己巳五月夏至日,文璧征明甫书旧作数首。|钤 印:文璧印(白文)、停云生(白文)、征明(朱文)、歌斯楼(朱文)、衡山(朱文)(三次) |文徵明的大字书法取黄庭坚长枪大戟之势,行笔跌宕起伏、气势左盘右荡,其功夫正不在黄庭坚之下。沈周一生学黄而颇少黄翁篆籀气,书论中有“疾”、“涩”二字诀,正是沈不及黄处。文徵明的大字黄体书法,则深得黄庭坚跌宕变化之妙,台北故宫所藏文徵明《灯花等诗卷》,因为没有落款,竟使清代书家张照一时误会为黄庭坚所书,认为:“笔力超绝,非涪翁不能”。|比较此作与文徵明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的“大字”作品,如故宫博物院藏《元旦春阴等诗卷》、《西苑诗三首卷》,上海博物馆藏《石湖烟水诗卷》,苏州博物馆藏《游虎丘诗卷》,辽宁省博物馆藏《自书诗卷》等,皆采用三四字成一行式的布局,极富张力,纵观整体,字字独立然气息连贯,这也是文徵明大字作品的典型面貌。|写字当不失为一种养身娱老之道,而必与其学养并进,方有佳作。|说到文徵明的字,王世贞《艺苑卮言》里的一段评论非常全面:“待诏小楷临二王,精工之甚,惟少尖耳。亦有作率更者。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照这个说法,文徵明的书法共有八种路数:①“二王”体小楷,②欧阳询体小楷,③怀素体草书,④苏轼体行书,⑤黄庭坚体行书,⑥米芾体行书,⑦《集王圣教》体行书,⑧“文体”行书(由第⑦种发展而成)。实际上,文氏的传世作品,王体小楷、黄体行书、文体行书三种最为多见,也最为人所熟知。小楷是文徵明引以为豪的长项,“文体”则本色当行,都不必说了。那么,他又为什么对黄庭坚的风格情有独钟呢?首先是因为他的老师沈周先生写一手好黄字,衣钵传承,孺慕情深。其次,更重要的,是因为黄体笔画如“长枪大戟”,结构挺拔开张,最适于作大字。此卷颇具气势的“大字”,平时所较少展现的洒脱率性的一面,亦在其“大字”创作中显露无疑,这便是我们管窥文徵明“大字”成就及性格中另一面的窗口。|此卷用黄体写来,一气直下,使转灵动,挥洒自如,绝无僵硬板滞、鼓努为力之病。从整体布局上看,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穿插错落,宛若天成,黄体夸张的撇捺在其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单字的高低错落,欹侧俯仰,也使通篇韵律跌宕起伏,变化多端。整幅字撑得很满,大气磅礴,撼人心魄;却不给人丝毫壅塞、沉重之感,反倒处处可见才子之思、书卷之气。真无愧大师神笔!|潜心研究文徵明的学者周道振(1916-2007)曾指出,“自书诗卷”是文徵明颇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徵明是一位在诗文、书画方面无所不能、天才式的人物,他一生创作有大量诗文,仅仅收录于《文徵明集》中的诗作,使有2689首之多。这些自作诗,为文徵明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文徵明书写的自作诗,多为寄兴遣怀、有感而发之作,亦不乏为了应酬友人求索书作之请。这件书写其旧作《泛舟》描绘与友人出游之情景,极富洒脱,畅游之意,与其跌宕起伏之黄体大字有相同意味。|文征明《行草七言诗卷》|文徵明的《行草七言诗卷》运笔劲健娴熟,节奏欢快流畅。文衡山草书师法怀素、黄庭坚而能遗其貌,取其神。本卷行草书,点画苍劲有力,结体开展奔放,张驰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应,左右映带,血脉相通,气贯神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构。|文征明,初名壁,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诗文书画兼擅,书法师于明初李应帧,擅楷、行、草、隶,是继赵孟頫后又一位全能书家。其书法早年受沈周、李应帧与吴宽的影响,进而追踪魏晋,唐宋诸贤,师学甚广。是明代“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与祝允明、王宠、陈淳并称为“吴门四家”。|文征明的行草书属于其行书中的小行书。有自家风格,往往杂以草字,以行草的面目出现,其取法以得于《圣教》、智永与赵孟頫为多,其中草字的笔法与智永《真草〈千字文〉》中草书为近。|将文征明此幅行草书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相较,可以看到,文征明书法作品中结体舒朗、字迹遒婉媚柔,正是受到了《雁塔圣教序》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文征明自身的性格特征,性情温和且又有深厚的楷书功底,所以即便是文征明的行草书也不会过度恣纵,这也是他能从褚遂良的书法中取其所长之原因。但,二者区别亦大,但,二者区别亦大,除却二者书体不同这点,《雁塔圣教序》带有官方文书的性质,文字结体紧凑,用笔拘谨,而《行草书七言诗卷》中,极有可能是与作为“吴门书派”代表的文征明,极力反对明代前期流行整齐划一的“台阁体”有关,字体形态多变,且用笔灵活自由,而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将文征明此卷与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中的草书相较,草字笔法与智永相类,温雅秀润,但智永此作中虽然守法有成,但无创制,如果说是君军书法的薪传者尚可,而文征明能够在学习了智永草书的笔法基础之上,又融合了沈周书法中自由奔放的一面,成一家之面貌,难能可贵。|文征明的书法虽然师于李应帧,但是实际上,文征明性情端谨,则宋人激越的用笔在其笔下变的平缓,他的笔性其实更接近赵孟頫,但文氏学赵孟頫有不同于明初书家那样不知溯源,盖因其有师学晋唐的深厚基础。文征明的书法主要得力于赵孟頫,二人无论是在行书、楷书,亦或是草书,在赵氏《洛神赋》与文氏《七言草书绝句》对比中也能看出,二人书风皆为不激不厉,温润娴雅,结字亦无放纵之笔,继承了“二王”平整一路,但又不受成法所限,皆能广泛博取众家,成一家一面貌,在这一点上,文征明实为受赵孟頫的影响,若说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文征明的此幅行草书为其加入今草字的小行书,而赵孟頫则更多得力于章草。|将文征明此卷与“吴门书派”之前的李应帧和沈周相较,一个是他的书法老师,一个是他的绘画老师,在沈周的行书诗卷中可以看到,同文征明此卷一样,字与字之间间隔疏朗,且行笔流畅,无滞涩之感,尺幅恢弘之间又见法度,且沈氏书法中年以后专仿黄庭坚,用笔较山谷为平易,痩健遒劲,对文征明有直接的影响,这在文征明此卷中表现的十分明显,虽也继承了“二王”平整一路但在其小行书中,无疑是黄山谷的结体方式带给他的影响更大,只不过这种结体是被沈周加以弱化的,便无咄咄逼人之势,文征明的这幅《七言草书绝句》正是其小行书一路的代表作品。|至于李应帧,带给文征明更多的影响还是在于书法思想上,作为文征明书法的启蒙老师,以一句“破却功夫,何至随人脚踵”对其加以提点,进而上溯晋唐,广博众长,终成一家。|此轴为文征明的大字行书,将其与小行书《七言草书绝句》相较,文征明晚年的大字行书受沈周的影响较多,全仿山谷体式,虽然融入了东坡笔意,化山谷之奇崛为醇厚,但与其此卷《七言草书绝句》相较,不如此卷运用山谷之法更为自如,且自家面貌不如此卷中的小行书《七言草书绝句》更为突出、更能代表文氏的个人面貌。|文徵明的《行草七言诗卷》运笔劲健娴熟,节奏欢快流畅。文衡山草书师法怀素、黄庭坚而能遗其貌,取其神。本卷行草书,点画苍劲有力,结体开展奔放,张驰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应,左右映带,血脉相通,气贯神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构。
Preview:
2018年7月10日-12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二层 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