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47 17世纪 释迦牟尼像
Viewed 759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25.9cm
著录|Himalayan Art Resources(item no. 30122)。 |藏中||铜鎏金||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舍弃世间的荣华富贵而出家修道成佛,为佛教的始祖。传说佛出生不久后,即请仙人艾希达为太子占相,艾希达看出太子并非寻常人物,他的体相中有32种非凡特征和80种特点,称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和称「相好」。在佛像的造像艺术中,最常表现的与众不同之处即为顶髻相、眉间白毛相等等。|此尊释迦牟尼佛面相长圆,高肉髻,髻顶立宝珠,弯眉长目,额间白毫颇大,下颌肌肉略凸起,神态平静慈祥。身着袒右袈裟,臂膀浑圆,体态匀称健美,比例协调,衣纹贴体,衣缘錾刻的纹饰别致,双手结禅定印托钵,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历经百年,通体鎏金依旧灿烂,显见其当时作工的精致繁复。袈裟上的重环纹十分特别,在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编的《中国藏传佛教雕塑-金铜佛(上)》中所收入的《明代释迦牟尼佛坐像》、北京故宫所藏的《明代释迦牟尼佛坐像》,以及2012年北京翰海一件成交价台币两千多万的《14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佛》皆可见类此纹饰。而佛像脸型偏向长圆,五官表现手法特别,与2016年香港邦瀚斯的《清朝铜鎏金佛像》极为相似。|17世纪的藏中佛教造像艺术已达高度成熟,融合了来自各时期的艺术特点,如尼泊尔风格中的基本样式、汉民族的审美观念等,将之与西藏造像做巧妙的结合。此尊造像以尼泊尔造像为基本框架,但是软化了尼泊尔造像中强调的宽额、厚实肩膀的表现手法,将造型呈现得更为典雅。在衣纹部分处理细腻,细节处刻画生动,即是佛像艺术极度成熟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此件五官端正、神情肃穆安定的17世纪释迦牟尼佛像,正是收入在由知名的喜马拉雅艺术学者Jeff Watt,也是以收藏喜马拉雅艺术而闻名的鲁宾博物馆的创馆策展人与重要学者(1997 - 2007),在雪丽与唐诺鲁宾基金会所发起的虚拟博物馆「喜马拉雅艺术资源(Himalayan Art Resources)」网站上,此网站罗列了全球各大博物馆与搜藏家藏品中的杰出作品,此件作品即是其中之一,足见此作品的代表性。|佛教信仰源远流长,造像艺术更是包罗万象,是为人类文明的瑰宝,此件造像具体呈现出佛教文化高度的包容性,结合各地风格所展现出极高的艺术表现,正是佛教艺术引人入胜之处。
Preview:
2017年4月29日-5月1日 上午10:00-下午18:00
Address:
华南银行国际会议中心(台北市信义区松仁路123号2楼)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