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004 潘天寿(1897-1971)杨千里(1880-1958) 1948年作 荷 书法 成扇 水墨纸本
Viewed 679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8.5×49cm
出版:《潘天寿书画集(上)》P80,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8月。 钤印:阿寿、潘天寿印、杨千 里题识:一、妙香清入髓,凉月淡成秋。佳秋先生雅属,三十七年初秋,心阿兰若住持寿于西湖听天阁。二、集甲骨文五言,似佳秋先生教,戊子七月,千里篆。此件潘天寿贻人的一件小品,虽然折扇扇面的尺幅等因素有所限制,但此作的布局精心,下笔明快、简洁,落墨也清莹、洒脱,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和谐有致,加之墨色清新,画面透露出来的灵气逼人,引人入胜。从全局来看,这张画的构图有八大山人的影响。潘天寿赞赏八大构图的简洁洗练和笔墨的不落窠臼,他往往以审美取向上的方与八大山人的圆形成对比,但在《赠佳秋先生成扇》中我们却见到潘天寿的圆融、含蓄、内敛。这是往常少见的,甚至是反常的——以往的雄强、豪放、张扬在这里完全被改变了。或许唯一不变的,还是画面经营设计的别出心裁,十分巧妙。潘天寿的构图极有意趣,不论画幅的大小,他“都喜从高处、远处、大处和最新处立意,致力于奇特和平衡”,构思极其大胆。《赠佳秋先生成扇》在画面的设计上,留有潘天寿一贯的构图思路,他有意把主要的东西放在画幅的边角上,以最浓的墨和最洗炼的用笔画了一丛小荷叶,而在画幅中间却以大块淡墨画一片大荷叶和一朵荷花,仅在点花蕊用了几点浓墨。这种反常规的作法,使观众一看画面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边角上,使画面的主角显得异常新奇。潘天寿在《赠佳秋先生成扇》里塑造的形象不多,但对画面视觉效果的把握是强烈而高效的。除了上述他在构图中着力经营的反差对比、黑白对比,他在线条的对比上也作了巧妙的安排,将画面的视觉效果发展到了极限。忽略具体物象的拘束,仅从点、线、面来分析潘天寿的画,我们也能看出它所传达出来的抽象构成之美和点线面形成的协奏感。画的不过是普通的湖景一截,但却仍能到一种充满智慧和诗情画意的大手笔。潘天寿题款的形式通常配合画面的节奏,作多种形式的处理。有时用长篇款、多处款,或正楷,或大草,或汉隶,或古篆,随意成章。在布局上,或长行直下,使画面增长气机;或拦住画幅边缘,使布局紧凑;或补充空虚,使画面平衡;或弥补散漫,增强交叉疏密的变化等等。他的题款则多用汉隶和行书。《赠佳秋先生成扇》一画用的是潘天寿比较少见的楷书,题款被横向处理,写在淡墨点成的荷叶上部,既充实了荷叶的实处,与画面虚白处形成对比,但又不致太实,增加了画面的稳定感和轻重节奏过渡。从这件扇面来看,杨千里的甲骨文主要由小篆演化、转变而成。用笔凝炼,方圆并用,结字温雅劲秀,寓动于静,孕奇于正,去掉了了甲骨文的尖刻锐利之味,也减少了小篆的平板单调,内涵丰富而又韵味醇厚。楷书则师承唐开成石经为多,字形修长,笔力劲健,顺涩疾缓、提按顿挫清晰分明,骨骼硬朗峭拔,神气端庄清隽。杨千里的楷书,同时参入了隶书的笔势,因而温润秀美,藴含着清灵之姿。
Preview:
2020年10月13日-15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L1-3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