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LOT049 胭脂红地粉彩缠枝莲托八宝纹三足炉
Viewed 53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15.5cm
来源: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26日,Lot.868 香港苏富比,1999年11月1日,Lot.446 说明:乾隆一朝,瓷艺精进,堪称中国彩瓷历史之巅峰时代,其彩釉之丰富,品类之繁复,技术之高超,皆空前绝后。特别榷陶使者唐英殚心竭虑,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藉以御窑厂之能工巧匠,以瓷为胎,敷设彩釉,铸就千古不遇之辉煌。其间既崇尚复古,亦勇于创新,所带来的技术突破与艺术新姿均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诚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拍品即为乾隆御瓷粉彩器之珍贵隽品。 此炉直边平沿口,短束颈,球状腹,圜底,蹄形三足,肩置对称冲天耳。器内满施松石绿釉,匀净厚润。器外胭脂红地描绘多层粉彩纹饰:口沿回纹,颈部缠枝莲纹,肩部如意云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托八吉祥纹,上、下相错排列,纹样繁复,色彩绚烂,富丽堂皇;三鼎足饰缠枝莲纹;两耳中有长方形穿孔,正背面饰缠枝莲纹,侧面为回纹。平口沿和圜底、足底边则分别用红、兰料绘三角纹和卷草纹。所绘纹饰精细,一丝不苟,布局繁缛而不失秩序,处处彰显乾隆彩瓷之华贵与堂皇。口沿外侧金彩边框内以矾红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篆法规整,结构严谨。 康雍乾三朝时期,西洋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之风,从而导致了清宫西洋风的盛行。其中乾隆皇帝兴趣广泛,对西洋文化的借鉴和推广更在康雍二帝之上,他颇为推崇法国17-18世纪洛可可宫廷艺术,喜其妍美华丽之装饰效果,故大量借鉴西洋釉彩,其中对胭脂红的使用做到了运用自如。 胭脂色釉,也称“金红釉”,是清代康熙年间从欧洲国家传入我国,即唐英所说的“西洋新制紫色”,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由于这种釉色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根据其烧造时掺入黄金的多寡而有深浅之分,含金量越高,胭脂色越浓。通常而言,其呈色可分为胭脂水、胭脂红、胭脂紫三种,胭脂紫颜色最浓郁深沈,而胭脂水则最粉嫩淡雅。由于清早期此釉是进口的,且须掺黄金,当时就十分昂贵,没有被御厂普及使用,属珍稀之品。至乾隆朝,胭脂红地粉彩瓷器不计工本,极尽精巧繁复之能事,故一直为藏家所珍爱,备受推崇。2004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件胭脂红地粉彩梅瓶就曾以逾4440万人民币成交,另有一对清乾隆紫地粉彩龙纹夔耳瓶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则以3800万港币落槌。拍品通体以胭脂红釉为地,工艺精细,图案华贵、色彩艳丽,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较之乾隆朝其它莲托八宝纹三足冠耳炉,本品尤显独特。冠耳炉高多为35—25厘米,拍品仅高15.5厘米,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器型最小的三足贯耳炉,当是乾隆命监陶官唐英参照大件所作的御用文房熏炉,而非一般陈设用器。《古陶瓷资料选粹》卷二,图203,刊载一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高14.5厘米的胭脂红地粉彩缠枝莲托八宝纹三足炉,其形质、工艺、纹饰与本拍品相似,可资比较。 参阅:《古陶瓷资料选粹》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图203
Preview:
2024年6月19日
Address:
RM 09,27/F, HO KING COMM CENTRE, 2-16 FA YUEN STREET,MONG KOK HONG KONG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