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147 1971年作 1971A 合成树脂瓷漆 画布
Viewed 476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87×72cm
出版|《田中敦子 : 未知的美的探求1954-2000》展览图录 芦屋市立美术博物馆|芦屋市 日本 2001年(图版,第142图,第179页)|《田中敦子全集》Col, Ed. 画廊 大阪 日本 2015年(图版,第168-169页) 款识:1971 Atsuko Tanaka(画背) |来源|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日本 私人收藏||田中敦子1932年生于大阪,最初和金山明、白发一雄等人参与创作团体零会社,尔后一同在嶋本昭三的邀请下加入具体美术协会。1957年知名艺评人暨艺术家塔皮耶将田中敦子列为4 位他认为在具体派中应与享誉国际人物齐名的艺术家,可见当时年轻的她在艺术发展上所受到的肯定。|田中的艺术发展约可分为两个阶段,不只标示她个人对于日常生活中隐藏线索与关系的关注,亦反映了她个人对时间与时代变动的记录。|在田中敦子第一阶段的发展中,她藉由对日常生活的个人体验来超越习惯的限制,达到创新的目的。50年代初、中期,田中创作多与服装有关,她将亚麻布与尼龙布等日常生活织品与自然的互动,或是留在其上的生活污渍直接呈现为作品,几乎没有艺术家的手工痕迹。田中利用放大生活中的个人经验突显物质与自我在日常中的关系。|1955年的《铃》和1956年的《电气服装》在她的创作生涯中担纲了关键性的重要角色。|《铃》的组成是她在展览空间中设置了一串铃,当观众按下其中一支铃,就会激起连续的铃响反应,在人们心中视野画出一条线。田中后来大量的绘画作品虽利用画笔和画布等传统创作工具,但田中自已曾在访谈中将这样的改变联结到《铃》一作,并不是突发性的更动。如同铃声在不停地震动中发出声响,划出看不见可是仍然存在的线,绘画时是透过不停地晃动带出形状、层次等创作出供人感知的空间。|战后大阪因为商业贸易而富裕,田中最为人所知的作品《电气服装》由上百个霓虹灯炮和电线组成,展示了此时大阪的五光十色的蓬勃样貌。此作延续50年代前田中对服装装置的探究。从前作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属于女性艺术家独有的织细解析与观察。外衣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最靠近自已的寻常物质,也可以被视为近到包围自已的一层环境。这件作品尽管光彩缤纷,却有着让人触电致死的可能,田中当时不顾危险穿上展示,再次阐述了她一路以来对自我、物质和关系的兴趣。法国评论家维塔即曾评论田中对「联通性」有着强烈痴迷。|这个概念的体现逐渐化形于平面之上,尤其以1970年代初期最为明显,《1971A》即是其中为数不多画布作品中的典型代表。相较于晚期作品逐渐分离的结构,画面上推挤、交迭的圆形和线条属于早期作品的重要特色,如同《电气服装》闪烁多彩灯光及电线给人的印象,显示了《1971A》在田中敦子作品中的关键地位。这些互相连接的圆形和线条也像是「关系图」,宛如《铃》作中各响铃不存在实体空间但于人们心中有形的联系。因为内在有其秩序,所以尽管外在图样绚丽,《1971A》依旧乱中有序,牵引着艺术家与观者的思维与情感流动。|田中敦子当时用身体感受去具象化《铃》的内在关联,去承载《电气服装》这个外在环境带来的热度、不安等因素。《1971A》中作画的合成树脂、瓷漆等都是那个日本工业发展时代的新产物,如同《电气服装》,反映出该时日本发达的工业环境。她的每一次作画都可说是对当时动作的反映和回忆。因此,田中的平面作品亦可视为联结她个人时空之作。|《1971A》将人类的创造能力与材料的特质结合,力量在纯色处出击,时间与关系在交迭处若有似无地存续,时代在颜料处反映。田中确实让物件代言了她自身生活观察,用一生去挖掘人与物,与时间,与空间,与生活,与时代的关系,具体在个人化的形式语言中表现出来,每一次都是创新。
Preview:
2016年4月2日-2016年4月5日 10:00-20:00
Address:
香港君悦酒店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