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105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五層神人獸面紋琮
Viewed 1851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H 15.2 cm (6 in) D 6.5 cm (2 1/2 in)
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同時。1936年11月首先在良渚鎮一帶發現並發掘了多處史前遺址。1959年,「良渚文化」被正式命名。以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遺址是良渚文明的中心,遺存類型豐富,遺址格局完整,揭示了中華文明國家起源的基本特徵,為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最完整、最重要的考古學物證。無論規模和內涵,在世界同類遺址中都極為罕見,堪稱「中華第一城」,曾多次列入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世界著名考古學家柯林.倫福儒先生認為,「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是被遠遠低估的時代。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帶有明顯的象徵意義,表現出一種文化的交流和聯合,是具有共同觀念的文化聯合體形成的標誌,很大程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複雜程度和階級制度,已經達到了‘國家’的標準」。良渚文化的神人面紋玉琮可說是良渚文化的第一代表,莊嚴穩重的獸面紋被形容為「五千年的凝視」。本件玉琮寧靜沉穩,散發著歷史的厚重感。琮玉料深綠色,由蛇紋石琢制,外方內圓柱體,上寬下窄,中心有圓孔,兩端各一四方委角形口。泛有油光,光亮自然不利人。器表局部受沁,器緣口及內壁可見不均勻分散的白色蜘蛛網狀沁紋。共五節,以凹槽為界,每節四角雕琢神人紋,兩細圓圈表示眼睛,上面兩道突起弦紋表示羽冠,下面一道凸橫表示鼻子,每一刻痕都蘊含著力道。此琮體積修長,為良渚玉琮之較大例子,用料不菲,應為當時重要祭器。大型多節玉琮為數不多,可參考清宮舊藏一件十一節例子,玉料及神人紋飾的表達手法均與本琮相似,見1995年香港出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圖版32號。另可參考一件紋飾相似的六節琮,江蘇草鞋山出土,現藏南京博物院,著錄於1989年香港出版《良渚文化玉器》,圖版49號。再如201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養德堂舊藏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白玉神人紋九節琮,以港幣850萬成交,可見大型多節玉琮珍稀之處。
Preview:
2019年8月29日-31日 上午11:00-下午7:00
Address:
10489台北市建国北路一段96号8楼之2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