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download
ArtFox APP
Home > Auction >  前奏·永乐夏季拍卖会  >  中国书画 >  Lot.0774 佚名 大隨求陀罗尼经咒

LOT 0774 佚名 大隨求陀罗尼经咒

Starting price
CNY8,000,000
Estimate :暂无估价

Viewed  699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Log in to view

logo Collect

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前奏·永乐夏季拍卖会 ——— 中国书画

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Translate
Size

26×44.5cm

Description

唐刻本1卷纸本传承千载,盛世重光——唐雕版印刷设色悉昙体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印刷术是把图文制成印版在上面加墨印到纸上而成为读物的复制技术。在印刷术产生之前,图书的复制方式以抄写为主,费时费力,复本稀少,很难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印刷术的出现能大量经济地于各承印物上复制图文以便广泛传播、长久保留。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一、起源: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具体时间目前尚无定论,国内外学者主要借助印刷实物与相关文献记载等材料来进行起源问题的研究。而关于雕版印刷起源的讨论则从宋代就已开始,历代学者争论了千年之久,至今尚无定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一、东汉说持此说者有元人王幼学、明人朱厚烨、清人郑机、今人李致忠等;二、晋代说法国人拉古伯里据《蜀志》和《周书》提出。三、六朝说清人李元复、日本人岛田翰持此说;四、隋代说明陆深、胡应麟方、以智清、高士奇、阮葵生、陆凤藻、魏裕、王士祯、顾安、王仁俊、顾槐三、今人孙毓修、柳治征、傅乐焕、张志哲、潘猛补等持此说;五、唐初说代表人物是张秀民六、唐中说明胡震亨、清赵翼、王国维、叶德辉等;美国人卡特亦持此说;七、唐末说宋叶梦得、朱翌明、郎瑛、张和仲、朱明镐、清朱彝尊、纪昀等持此说;八、五代说宋王明清、罗璧、孔平仲、陶岳、魏了翁、元脱脱、王祯、盛如梓、明罗欣、杨慎、秦镤、于慎行、清王颂蔚、万斯同、袁栋、包世臣、李佐贤等持此说。二、成因:关于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成因,(美)卡特(T.F.Carter)博士在《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中说:“佛教,印刷的推动力”。北大肖东发先生认为,印刷术的发明大致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民间坊刻;另一条是佛教信徒们因为传经的需要,多方探索反复实践的结果。李际宁先生认为中国佛教讲三宝崇拜和佛经供养,佛教典籍、佛像、菩萨像等,都是供养、礼敬的对象,民间需求数量极大,印刷技术的使用,为佛教印刷品广泛、大量地流传提供了条件。美国汉学家富路德(一八九四—一九八六)所著《中华民族简史》说:“隋唐时期民众对印制的文学作品以及日历、词典、佛经、道教符咒和儒家经典著述的巨大需求,引发了一项对整个世界都有重要意义的发明。”佛像捺印技艺是先出现于印度,在传入中国后,经过与纸墨材料、石刻拓印技艺等相融合,最终给世界带来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发明——雕版印刷术。《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揭示印度当时的佛教习俗:复次有法,于河渚间砂潭之上,以印印砂,为塔形像,诵咒一遍,印成一塔,满六十万遍,或见观世音菩萨,或见多罗菩萨,或见金刚手菩萨,随心所求,皆得满足。或以七俱胝佛像塔印,用印香泥、沙上、纸上,随意印之多少,如念诵有功德。唐玄奘、王玄策从印度带回中国的是印度佛印的捺印技术,捺印的工具是印章。故玄奘是带回了使用印章的另一方式。向达先生认为:考诸往昔道家修炼,登山涉水,往往佩带枣木大印,印上刻字数达一百二十。然初无传播之想,不过用以辟邪而已,不得谓之印刷也。至唐代印度佛印传入中国,折佛之风一时大盛,一纸中动辄印百千佛像,一印或数百千张,而后印刷方告萌芽,遂有后日之盛。中国印刷术之起源,与佛教有极其密切之关系。语其变化之概,当为由印像以进于禁咒,由禁咒进步始成为经文之刊印,而其来源则与印度不无关系也。日本学者藤田丰八也持类似观点:毋庸赘言,从秦汉时代起,中国即已有印,佛教徒只是应用这一既有的物品。然而,中国之印,只是将其用作信用的凭证;至于佛教徒的印,其应用目的乃与之迥异,是为广泛流布所印制的佛像或记号。换句话来说,中国的印同我们所说的印刷,目的完全不同,而佛教徒的“佛印”则与之相同。那么,佛教徒又是从哪里过去这种想法的?就我目前所具备的至少而言,不得不答以印度。藤田豊八总结上述论述,提出:“印刷术滥觞于印度印刷佛像的技术,传入中国之后,乃臻至大成,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约7世纪我国已有捺印佛像,8世纪密宗经咒开始涌现,先出现捺印梵文《陀罗尼经》,后出现整版雕印梵文至汉文《陀罗尼经咒》,9世纪出现图文并茂的整部佛典,标明印刷术已臻成熟。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九所云: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窣堵波(即“塔”),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渐盈积,建大窣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三、雕版印刷出现的大致时期据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初唐时期,先后到印度求法的高僧达五六十位,并在唐长安和洛阳两地设立许多译场,进行翻译为。避免佛教徒在传抄佛经时,易出现笔误,因此除雕刻石碑以外,还不断的进行雕版刊印。辛德勇先生认为,雕版印刷术产生的时代,最早不会早于唐开元年间。盖印刷术赖以产生的直接因缘,是佛教密宗在中国的全面兴盛和广大信徒对它的虔诚信仰,而在开元年间以前,社会上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也可以说是佛教信仰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印刷术产生于佛教密宗徒众表达信仰的需要。汉地信众无法普遍使用梵文来书写密宗的陀罗尼经咒,不得已,才创制了雕版印刷的形式,以批量刷印陀罗尼经咒,并很快由印制梵文陀罗尼发展到印制汉文陀罗尼以及其他密宗印刷品。雕版印刷术产生于佛教的密宗,密宗的印刷品自然会在早期印刷品中占有较大比例。善天畏、金刚智、不空密宗“三大士”于唐玄宗时来华,引发唐代王室与上层社会对密宗的狂热信奉。武则天时期,翻译了大批密宗经文。其中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因讲说“末世、念佛三昧和极乐世界”而对大众有强烈的吸引力。故日后此经印制最多。印度以“佛印”印制佛像的技术,是在唐高宗显庆五年(六六○年)或稍晚于此一两年间,始由王玄策带入唐朝,从僧侣到俗人,从朝廷到民间,从批量捺印转向雕版印刷。中国印行佛像及陀罗尼在其他文字之先。佛印先于雕版,而雕版产生后,首先印制的就是佛经。之后,其它使用广泛的印历借雕版印刷而大行其道,以至于政府不得不直接干预禁印,《全唐书》卷六百二十四载:唐文宗大和九年(八三五年)川东节度使冯宿上奏: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故命禁之。这是史学界公认可信的最早雕版印刷记载。斯坦因得自敦煌的文物中有两卷版印历书,其一印制于八七七年,其二八八二年,佐证了冯宿上奏的可靠性。四、本件介绍此件《大随求陀罗尼经咒》印纸薄如蝉翼,镌刻技法纯熟,悉昙体梵文浑厚有力,佛像造型古朴端雅。有一坐一立二位佛陀,一骑青牛一骑白象二位尊者,一位供养人及手印、佛头、宝塔等内容,较法门寺地宫所出八重宝函之仪轨,此经置于精制银经筒内,随身携带,当是皇家之物。观其画面惟妙惟肖,线条纤细遒劲、飘逸挺拔,虽以版画雕印,但仍能见盛唐之雄风。色彩虽历经千百年后不免淡化,但仍能看出其填色技法高超,色彩瑰丽而不浮艳。较之诸博物馆所存十数件出世《大随求陀罗尼经咒》此品为规格最高、制作最为精妙者。在目前已知的唐代早期印刷品及其原始萌芽中,除了捺印的佛像,就是密教的陀罗尼经。宿白先生就上表展示的存世唐代咒经分析指出:“如果可以按雕印梵文者在先,汉文在后;《咒经》文字不能连读的排列在先,可以环读的排列在后;外围单线在先,双线在后;外围内容墨绘在先,雕印在后;外围形像较多的在先只有一项手印者在后等现象考虑,那么A→B→C→成都印本→D,在一般情况下,似乎即可视作这五种《陀罗尼咒经》的时间先后顺序。”根据宿白先生的标准,此件应与A属同一时期。

Preview:

2020年8月12日至拍卖会结束

Address:

北京四季酒店2层 幻艺术中心

Start time:

  • Commission  CNY
  • 0 ~ Unlimitation15.0%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

×
This session requires a deposit. Please leave your contact. Our staff will contact you. Or you can call400-010-3636 (Mainland China)+86 010-5994 2750 (Overseas) Contact Art Fox Live Customer Service
Contact:
Other Lots in this session 159unit
李可染(1907~1989) 行书「天道酬勤」 立轴 水墨纸本

LOT 0601

李可染(1907~1989) 1987年作 行书「 龙腾虎跃」 镜心 水墨纸本

LOT 0602

张大千(1899~1983) 行书「 福」 镜心 水墨洒金笺本

LOT 0603

于右任(1879~1964) 行书「 天风浩荡」 镜心 水墨纸本

LOT 0604

赵朴初(1907~2000) 行书六祖诗 立轴 水墨纸本

LOT 0605

赵朴初(1907~2000) 1997年作 行书自作诗 镜心 水墨纸本

LOT 0606

弘一法师(1880~1942) 1941年作 「 血书四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 镜心 纸本

LOT 0607

张善孖(1882~1940) 1937年作 圣诞图 镜心 水墨绢本

LOT 0608

吴昌硕(1844~1927) 1924年作 篆书「 强其骨」及自题盒 镜心 水墨纸本

LOT 0609

齐白石(1864~1957) 1946年作 篆书四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LOT 0610

黄君璧(1898~1991) 1931年作 水月观音 镜心 设色纸本

LOT 0611

齐白石 1921年作 观音大士像 镜心 设色纸本

LOT 0612

马相伯(1840~1939) 行书《三国志》句 立轴 水墨纸本

LOT 0613

马相伯(1840~1939) 1922年作 行书“韵松亭” 镜心 水墨纸本

LOT 0614

徐悲鸿(1895~1953) 1944年作 凝视 立轴 设色纸本

LOT 0615

徐悲鸿(1895~1953) 1942年作 九雀图 立轴 设色纸本

LOT 0616

Art Fox Live
Buyers
Auctioneers
Follow Us
Feedback

在线客服

咨询热线

400-010-3636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顶部

Hint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bid and pay the deposit when the session is ended.
Hint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bid and pay the deposit when the current bidding is ended.
Hint
宝物的份数已经被购完,下次下手请及时。
Hint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bid and pay the deposit when the session is ended.
Hint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bid and pay the deposit when the session is ended.
Hint
You will not able to bid now when the bid is started or 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