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677 弘一(1880~1942) 楷书四言 对联 纸本
Viewed 1217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29×32cm×2
款识:瑞等老法师供养,华严经集句,智藏书。印鉴:演音。释文:见一切佛,升无上堂。上款人为广洽法师剃度师瑞等法师,清末到新加坡弘扬佛法的泉州籍僧人,新加坡龙山寺开寺住持。清末,晋江龙山寺僧转武,到新加坡首建龙山精舍。1913年前后,泉州僧人转道、瑞等、转岸等前往星、马弘法。其间,瑞等法师曾至福建南普陀寺修道,1922年10月,流落厦门的黄姓俗家弟子拜瑞等法师为师剃度出家,法号广洽。至此,师徒二人便一同戒律修身弘扬佛法,一路于福建各地参学,又至海南南山寺创办了“南山佛化学校”。晚年的弘一法师长居福建,与瑞等法师亦是交往甚密,从现存的书信史料中国不难发现,伴随瑞等左右的广洽法师深受两位大师的教诲。在旧五月初三,弘一法师至广洽法师永春普济寺函中这样写道,“广洽法师道席:数奉惠书,具悉一一。尤居士书已收阅。乞代复尊师瑞等上人一函,述明不能星洲之意(以后亦不能往,因老病故),并代致谢忱。尤居士处,乞代托性老法师于致函时,附笔致谢。前在养正院讲稿,已交世界书局修改付印。尊处所存附印之资,乞汇交蔡丐因居士。朽人居此甚安。高(胜进)居士前寄照相,已收到,乞为致候。谨复,不宣。五月初三,演音疏。”1926年,经回新加坡寺主瑞等上人发愿重建,将“龙山精舍”更名“龙山寺”,瑞等法师任首任住持。1929年10月,重回南普陀寺任知客的广洽法师,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弘一法师亲近,这也成为了年至暮年的弘一法师与远在星洲知己瑞等法师沟通的桥梁。在《弘一法师书信》一书中,全书七百余封信件,致洽师者有五十二封之多,师徒二人与弘一法师的交往之深可见一斑。1945年,因继任住持转逢上人示寂,礼请新加坡居士林佛学导师广洽法师,接任龙山寺住持。他潜心戒律,实践躬行,放下了荣华与尘世间的欲求,用一种看似孱弱却又神采奕奕的线条书写下了他对世人的劝戒,写了下了他对世人的祝愿,更写下了他对世人的爱,含蓄、内敛、温润却不失风骨,他是世人敬爱的弘一法师。年轻的李叔同将文人雅士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吟诗、作画、文赋、曲乐无不通达,早已声名显赫。然而在这一切的繁华与光鲜的身影中却寄宿着另一个更为强大的力量,如莲花般含苞待放。“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这是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中断食17日时所作,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叔同于佛教渐有所悟,心中的莲花至此绽放。民国戊午(1918年)的春节,39岁的李叔同在虎跑寺正式出家,号弘一。“应使文艺以人传,莫使人以文艺传。”弘一法师一贯地以注重自身的修养为上,精神生活是学术、艺术的根本。2021朵云轩秋季拍卖会让我们怀着诚挚的敬意与您一同寻味大师墨迹,追寻那行笔起落间所暗含的哲理。“见一切佛,升无上堂。”这联书为瑞等法师的联语集句《华严经》。作为佛经经典的《华严经》自东晋以来一直都是佛家学习的经典之作,亦是弘一法师喜爱的佛教经典,经书有云第130愿:“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此语是出家人所发的愿,在瞻礼佛陀的时候,普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觉悟,打开内心本具的智慧宝藏,与清净无碍的法眼,见到无生无灭的真心。即愿一切有形、有相的、有质碍的东西,都障碍不住您的眼,五眼六通,能见一切佛。《华严经》第027愿:“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堂宇并不一定是局限于佛堂,而是一切能够启发智慧、让众生觉悟的地方。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升无上堂”,妄想纷飞,向外攀缘,心动即是妄,不动乃是真,进入无上堂,心住无上堂,安住不动。这便是每一位僧人在坐禅观,打坐时的善巧发愿,是弘一法师书下的至高偈颂。弘一法师用这佛家弟子皆知的偈颂来为瑞等法师书写联句,可见其内心对瑞等法师身怀的深深敬意。一位能让弘一法师深深敬重的大师又是何人?在今日留存不多的史料中我们渐渐梳理出了这位一代大师的风貌。二十世纪初,时任星洲龙山寺住持的瑞等法师曾至福建南普陀寺修道,1922年10月,流落厦门的黄姓俗家弟子拜瑞等法师为师剃度出家,法号广洽。至此,师徒二人便一同戒律修身弘扬佛法,一路于福建各地参学,又至海南南山寺创办了“南山佛化学校”。晚年的弘一法师长居福建,与瑞等法师亦是交往甚密,从现存的书信史料中国不难发现,伴随瑞等左右的广洽法师深受两位大师的教诲。在旧五月初三,弘一法师至广洽法师永春普济寺函中这样写道,“广洽法师道席:数奉惠书,具悉一一。尤居士书已收阅。乞代复尊师瑞等上人一函,述明不能星洲之意(以后亦不能往,因老病故),并代致谢忱。尤居士处,乞代托性老法师于致函时,附笔致谢。前在养正院讲稿,已交世界书局修改付印。尊处所存附印之资,乞汇交蔡丐因居士。朽人居此甚安。高(胜进)居士前寄照相,已收到,乞为致候。谨复,不宣。五月初三,演音疏。”1929年10月,重回南普陀寺任知客的广洽法师,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弘一法师亲近,这也成为了年至暮年的弘一法师与远在星洲知己瑞等法师沟通的桥梁。在《弘一法师书信》一书中,全书七百余封信件,致洽师者有五十二封之多,师徒二人与弘一法师的交往之深可见一斑。“南无阿弥陀佛”,是出自《梵纲经》里一句世人皆知的佛语,更是佛家子弟的一个符号。这件书法作品是弘一法师写给世人的寄语,愿一切众生悉得成佛。这件书赠婉华女士供养的书法作品和他许多晚年的作品一样,藏锋;笔画圆润且饱满,结体似有一些左低右高的倾势,横画短促,竖画绵长,且带有一些的弧形,藏魏碑之气力于内,使这种看似孱弱的线条神采奕奕,似有若无间将帖与碑融合送达到了完美的平衡。作品是一件极具典型风貌的弘一法师作品。所书即所思,所思即是弘一法师对世人美好的祝愿,愿一切苦厄都皆幻灭,而他自己也愿意像佛祖如来一样处世,放下世间一切依靠,他愿以这样的一生来拯救世人。清末民初兴起了一股习碑的风潮,碑学的发展非常繁盛,弘一法师在出家前亦是遍临了各家碑帖,而其中尤以《张猛龙碑》最为精专,这也使得弘一法师在早期变法的过程中留有很深的《张猛龙碑》的影子。晚年的作品没有了变法过程中的刻意营造;魏碑的锋芒,劲挺转折,都变得圆润而又含蓄,起势间偶有的露锋让作品更具一种古朴的金石气,如同璞玉般温润却又不失风骨。“常饮法甘露,安住宝莲华。”这句同样出自《法华经》的偈颂,有着标志性的弘一法师风貌。学佛的人,首先要安住身心。所谓“常饮法甘露,安住宝莲华”,若能把身安住于道场,心安住于正法,定能成就菩提。做为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令众放心、护持佛法、弘法利生,就要用一天天的进步,让大众相信自己、相信佛法,让大众有信心、能放心。经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的作用非常广大,是染是净全在自己一念之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学佛就是学习、领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正确把握自己的心念,如能做到“如如不动”,则妙用无穷。遁入空门的弘一法师一生惟书法不辍,他将他对世人的慈悲写进了他的书法里,清凉超尘。弘一法师的书法是世人手中的瑰宝,他书写的佛语箴言无一不表达了他对世人美好的祝愿,这些作品承载了中华的文化,承载了他的爱。
Preview:
Address:
上海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五楼宴会厅 上海市南京西路399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