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68 明 铜鎏金巴沽拉尊者坐像
Viewed 769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H 101cm
本尊罗汉造像有着明显的汉藏融合特点,罗汉左手持于腹前,手中原托有鼠鼬,左手当胸拈宝珠,这是藏文典籍里巴沽拉尊者的经典形象,这是汉传造像形象所未见的。此尊罗汉头顶无发,面庞慈宁,额际高广,表情宁静,相容威严端庄。面相写实深刻,五官清晰、细腻,身着对襟袈裟,衣纹层次分明,线条自然流畅,衣饰边缘满饰花纹,纷繁富丽。罗汉身着长袍袈裟,赤脚游戏坐姿坐于「亚」字形须弥座上。须弥座异常宽大,宝座上下缘皆饰有精美的花纹,「亚」字形须弥座正中装饰有精美卷草纹的铺垫。作为十六罗汉之一,本尊造像尺寸高大,相见原供奉寺庙规格之高。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原是古代印度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除去一切烦恼,受到天人的供养。罗汉信仰最早源于印度,但在印度尚未见到系统的罗汉造像,基本上可以看做中国佛教艺术的创造,是佛教美术本土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唐代高僧玄奘大师翻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最早提到罗汉。对信仰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后转变为正统信仰对象,进入佛教寺院殿堂。罗汉是佛陀的得道弟子,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随缘教化度众。中原信民不遗余力地为观音、罗汉、天王等汉传佛教诸神造像,材质各异,但以铜铸造如此体量的罗汉像,既需要供养人丰厚的财资基础,更需要笃定的信仰支撑。与木雕罗汉相比,铜质的罗汉像,更加率真爽利,形神合一,也更易保存;与石窟造像相比,更加温润华贵,体态传神,也更易挪移供奉。本尊造像带有明显的汉藏融合风格,汉藏佛教文化交融源远流长,自元朝西藏正式纳入中央版图,藏传佛教在中原的传播日趋深入。有明一代的宫廷佛教造像,在继承元廷造像风格的基础上,从汉藏信众共同接纳的艺术形象着眼,把各美其美的汉藏造像元素有机融合,而这尊罗汉像就是采用了汉藏风格。此尊罗汉造像体格高大,胎体厚重,金水保存良好,花纹刻划细密、生动,工艺精湛,艺术价值极高,实为收藏珍品。本尊罗汉造型与以下三件标注明代的罗汉作品相似,不同之处,本尊造像尺寸更大。佳士得香港曾卖出两件明初的鎏金铜罗汉像,一件是1993年10月24日,编号543,一件是1994年10月30日,编号390。前者这尊罗汉左手抱着鼠鼬,明显是藏文典籍所记载巴沽拉尊者形象,与本尊造像造型一致,可作参考;而94年这尊手拿金耳环,则符合典籍里迦里迦尊者的形象。这两件与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藏的鎏金铜戒博迦尊者(手持经书)应该原是一套,这三件造像分别刻有东第一(巴沽拉),西第四(迦里迦)及东第七(戒博迦)字样,应该是标明他们摆放的位置。巴黎苏富比曾于2010年12月6日售出两尊同样造型的作品,编号78、79分别是15-16世纪铜鎏金阿氏多尊者,和15-16世纪铜鎏金茶半托迦尊者。本尊巴古拉尊者与上述五尊罗汉像的造像风格相同,唯尺寸更大。充满宫廷佛造像的华贵,拘谨,内敛之气,是一件上承的宫廷造像,非常难得。
Preview:
2022年7月9日-14日
Address: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湾仔博览道1号展览厅1E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