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download
ArtFox APP
Home > Auction >  浙江佳宝2022年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  凝灵集精—古代玉器专场 >  Lot.623 清 金镶玉交龙纹博山炉一套二件

LOT 623 清 金镶玉交龙纹博山炉一套二件

Starting price
CNY800,000
Estimate :暂无估价

Viewed  727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Log in to view

logo Collect

浙江佳宝拍卖有限公司

浙江佳宝2022年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 凝灵集精—古代玉器专场

浙江佳宝拍卖有限公司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Translate
Size

博山炉宽6.7cm;高6.7;重171.58g;玉罐直径2.7cm;高3.9cm

Description

博山炉,专指仙山造型的熏炉,是中国汉代至魏晋时期的焚香所用器具,常见多为青铜器和陶瓷器。此组博山炉套件一组两件,为一件金镶玉熏炉及一件金镶玉小罐组成。博山炉由炉盖、炉身和器座组成,除炉身为玉质外,其余部位皆为黄金所制。器体型似豆形,其上覆以锥状炉盖。炉盖高耸,通体镂空雕饰三条金龙,昂首相互盘旋叠压而上,三只龙头聚于炉盖顶端。翘鼻,闭口,眼眶鼓凸,以紫红色宝石镶嵌眼珠。双耳贴颈,角沿颈部后弯。脖颈细长,肩部耸起,身躯瘦长遒劲,臀部圆浑,长尾分叉后甩。肢爪健壮有力,每条龙的两只前爪分别攀登于前龙的臀部和后龙的颈部,使得整个炉盖仿佛在三条龙的无限循环盘绕中旋转,可见设计之巧妙,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炉身采用上等和阗白玉制成,玉质十分细腻温润,表面有玻璃光泽。炉身为对剖半圆形,口沿处作小边沿,器壁匀净,内外打磨细腻光滑。口沿处外包八瓣菱花形折沿,表面錾刻勾连云纹组成的图案。炉身底托为柿蒂形,柿蒂尖端出圆弧形扁条包裹玉炉,四面对称,与炉口相连。炉体下承喇叭形高足,镂空雕饰大小相间的心形纹饰,底足边缘折沿直立,表面刻饰双层菱格纹,外层菱格布满小坑点装饰。“金镶玉”的工艺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多于容器、带钩、兵器上使用。但这种工艺制作复杂,材质昂贵,所以当时仅限王室贵族使用,现今所知的也多为铜鎏金或错金银,以纯金所制者却极为罕见。玉炉体外壁以汉代独有的“游丝毛雕”技法琢刻仙山、羽人及数只形态各异的灵兽。仙山层层叠叠,自下而上耸起。山间一羽人呈跪坐状,脑后长出长耳,双手伸出作接引状,表情似笑非笑,身后有羽翼飘展。山峦间有神兽出没,数只神兽作腾跃奔走状,似狼、似豹、或似天马,游荡于仙界。羽人造型和汉代一些文学作品中提及到的仙人形象相似,汉诗《长歌行》有云:“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揽芝获赤幢。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可见,羽人纹饰在器物上的出现,与当时追求的“长生不老”有着极大的联系。与博山炉相配的还有一件小玉罐,玉质洁白细腻,应与炉体为同料而制。罐体呈圆形,小立口,腹部圆鼓,肩部两侧凸起两小耳。盖面隆起,顶部雕一凸起的盖钮。玉罐内部掏空,外壁包有金片及金丝,并作扭丝状金提梁钩于玉罐双耳内,提梁上套有活环链连接罐盖。按照博山炉的纹饰推断,此件小玉盖罐为当时丹药罐的可能性极大。博山炉是春秋战国以来持续发展的焚香文化和当时社会普遍流行的升仙信仰相结合的产物。汉朝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大都信奉方士神仙之说。相传,汉武帝嗜好熏香,也信奉道教。道家传说东方海上有仙山名曰“博山”,武帝即遣人专门模拟传说中博山的景象制作了一类造型特殊的香炉,“博山炉”就是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产生的,并广为流行,成为汉朝焚香器具的一大代表。当炉腹内燃烧香料时,烟气从镂空的炉盖间袅袅升起,有如仙气缭绕,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汉朝人向往升仙,炉盖三龙相交,在中国神话世界中,表现的是创生观念,代表从冥界到天界的重生。升仙长生虽不现实,但是汉朝人向往美好的升仙的梦想却无比浪漫。器物表面这种人和鸟组合的“羽人”形象,出现在汉代诸多考古发现中,除了依附于器物的雕刻作品,在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砖石及葬具中也不乏羽人形象,这多与汉代流行的神仙思想有关。仙山羽人纹饰使这件作品充满动感,让观者对那个神仙世界充满无限遐想。现在来看,此组工艺精美、华丽多姿的博山炉,不仅反映出汉代人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信仰,也体现了大汉王朝“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胸怀与气度。其用材的奢侈和高超的技艺,充分诠释了汉代工匠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在李白诗中,博山炉与燎沉香并提,展现了一幅炉暖香浓的宜人景象。除此之外还有宋代词人晏殊的诗词“新曲词丝管,新声更飐霓裳。博山炉暖泛浓香。泛浓香,为寿百千长。”温庭筠也留有诗句“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而这一切都与博山炉这类传统香具密切相关。如今,此件博山炉依旧散发着它延续千年的魅力。来源:欧洲藏家旧藏。备注:1.附英国牛津大学《金相分析报告》。2.附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杭州实验室《国家贵金属制品鉴定证书》,金含量为961.4‰。金镶玉香炉的金相分析报告(译文)报告出具机构:英国牛津大学材料学系报告出具人:牛津大学贝格布鲁克纳诺学院 Peter North over博士一个镂空的金镶玉香炉被提交进行金相研究。此香炉委托人编号GD/10/18,与样品定位如本报告前面所示。经鉴定,此物出自中国东汉时期。取样和分析从盖子外沿所取样本,编号#R4138,被分成两个子样本。第一个子样本被镶嵌进充碳树脂中,抛光至1微米。此样本被通过波长色散分光法进行电子探针微量分析,工作电压为25千伏,束流电流为30钠安,X射线出射角为40°。如附表所示,分析出17种元素,计数时间为每种元素10秒,采用纯元素和矿物质标准。大部分成分的检测极限为100-200ppm;由于金与铋的光谱干扰,铋无法被分析,这并不影响分析结果。样本的六个区域被分析,每个区域30ⅹ50微米,每个区域的分析和分析方法如附表所示。所有浓度在重量上用%表示。分析后,此样本分别以抛光和腐蚀状态进行金相检测,所用腐蚀剂为王水。另一个子样本被提交ESG Scientifics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实验室编号ASC/01866/2,此子样本被用浓硝酸和浓盐酸混合物进行溶解。之后,用电阻18.2MWcm的脱矿质水进行稀释。需指出的是,以上溶解过程后有极少量不能溶解的氯化银残留,并且银的分析结果是半定量的。之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安捷伦科技,7500ce)检测上述溶解,内部参考和外部校准用于量化。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Optima 4300V)检测上述溶解,内部参考和外部校准用于量化。上述结论符合ESG Scientifics工作指导1002第18款和1075第8款。分析结果如附表所示:ESG Scientifics原始报告用于检测,但这里仅列出了检测到的元素。浓度以百万分之一(ppm),重量用%计。LoD为检测极限。合金电子显微镜分析确定金的合金含量为,银1.9%,铜0.24%。所有微量元素都达到或接近检测极限;有相当数量的铁、钴、锑、铅和硫也比较重要。分布不均的硅来自于研磨碎片样本准备过程中的软金属,可能含有一些自然石英或金中的石英杂质。这种合金的纯度很高,或许是由精炼的成分制成的,尽管一些自然砂金中可能含有2%的银。另一方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专门用于微量分析的技术,对主要成分不能给出准确结果。但是,合金中极低的银含量可以被溶解过程处理,因此1.9%的微探针值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值是相同的。铜含量的值也分别接近0.24%和0.21%。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微量元素分析。中国古代和历史上关于金的微量元素分析的文献有限,大部分数据都与东周时期相关。在中国以外的地区,相关数据的获取方法也很少。关于文物,有用的文献指导来自于马克·霍尔(Mark Hall)的出版物中给出了有用的文献指南,他在俄罗斯与哈萨克边境的一个地点发现了一个萨尔玛提亚人的古墓遗址,作者提供了少量的数据。鉴于中国和中亚黄金来源的多样性,任何文物形式的出现都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已有锡,铅,钯和铂的参考值。比如,已知的中国黄金中锡的浓度数据范围为312ppm(0.03wt%)-1448ppm(0.14wt%),这是世界各地未提炼的自然金中的普遍值。此样本中锡的浓度为68ppm,低于这个范围值,与东汉时期的黄金冶炼水平相一致。钯和铂的浓度在中国古代黄金中差别很大,但是几乎都是钯>铂;萨尔玛提亚数据中并不包括钯。此样本中,钯的浓度为70ppm,铂的浓度为0.2ppm,大体上与中国古代模式相符合,但不符合现代冶金的特点。此香炉被分析的其他成分包括铋(30ppm),镍(35ppm),铅(52ppm)和锌(130ppm)。这与许多其他古代黄金中的含量相一致。还有两种杂质残留,分别是镉和水银。镉最初被作为金属进行工业化生产是在19世纪中期,后被用于金的焊接。在金中镉的自然浓度通常低至1ppm,但是有自然金中镉的浓度达到20ppm。镉的浓度值高是由于自1850年产的金制品的重复使用,此时的金制品利用含镉的焊接手法。此样本镉的检测极限是80ppb(0.08ppm),而镉被检测为15ppm;这接近目前被认为来自自然金的镉的浓度极限,但并不影响这件作品的真实性。水银一直以来被用于提炼黄金,它会残留少量微量元素,但自然金中也可能含有水银作为微量元素。罗马尼亚发现的已知天然金矿中水银浓度为70-1090ppm,而罗马尼亚5世纪的彼得罗阿萨文物中检测出的水银浓度为25-180ppm。经检测,此样本中水银浓度为11ppm,符合古代时期的特征。土族元素,例如铝,钙,铁,镁和锶都来自于该香炉被埋藏的土壤中。金相第一个子样本被进行金相检测。金的纯度使得金属本身抗腐蚀。后者呈现出完全的再结晶,等大的晶粒结构及退火孪晶和有限的冷加工残留。结论这件香炉的微量元素成分,例如锡和钯、铂的含量,符合古代时期的特征,在目前的知识状态下,与镉的检测并不矛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件香炉是古代的真品。

Preview:

2022年8月26日 上午9:00-晚上20:00 2022年8月27日 上午9:00-下午19:00

Address:

浙江国际雷迪森广场酒店五楼(杭州市体育场路221号)

Start time: Postpone auction time

  • Commission  CNY
  • 0 ~ Unlimitation15.0%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

×
This session requires a deposit. Please leave your contact. Our staff will contact you. Or you can call400-010-3636 (Mainland China)+86 010-5994 2750 (Overseas) Contact Art Fox Live Customer Service
Contact:
Other Lots in this session 179unit
元-明 白玉褐沁卷云纹带饰

LOT 501

明 白玉动物多宝串一组

LOT 502

清早期 白玉红沁梅竹双清佩

LOT 503

清 红木盒青白玉砚

LOT 504

清中期 白玉受沁豆荚坠

LOT 505

明早期 白玉镂雕花形佩

LOT 506

清 白玉扳指

LOT 507

明 白玉连珠龙纹带板

LOT 508

清 翡翠飘阳绿俏色蝙蝠葫芦坠

LOT 509

元 红沁玉鱼

LOT 510

清中期 白玉灵猴桃形坠

LOT 511

金-元 白玉镂雕莲池鸳鸯佩

LOT 512

明 黄玉富贵牡丹象耳衔环瓶

LOT 513

清中期 白玉蝉

LOT 514

元 白玉红沁虎

LOT 515

清中期 青白玉如意纹四联瓶

LOT 516

Art Fox Live
Buyers
Auctioneers
Follow Us
Feedback

在线客服

咨询热线

400-010-3636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顶部

Hint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bid and pay the deposit when the session is ended.
Hint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bid and pay the deposit when the current bidding is ended.
Hint
宝物的份数已经被购完,下次下手请及时。
Hint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bid and pay the deposit when the session is ended.
Hint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bid and pay the deposit when the session is ended.
Hint
You will not able to bid now when the bid is started or 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