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542 15世纪 释迦牟尼
Viewed 122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28.5cm
铜鎏金西藏来源:伦敦私人旧藏,纽约佳士得2015年9月15日,lot79,封面拍品; 备注:喜马拉雅资源网NO.23955参阅:乌尔里希·冯·施罗德,2001年。《西藏佛教雕塑》卷2:西藏与汉地,页1064-1065,图272C,大昭寺藏15世纪铜鎏金无量寿佛尼泊尔的地理环境特殊,南部与印度接壤,北部是堪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中间是尼泊尔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加德满都河谷。尼泊尔保留着丰富的佛教和印度教造像,雕塑作品材质多样,有青铜、红铜、木质、泥质等。尼泊尔和西藏相邻,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有许多河谷和山口,是尼藏之间交流的天然通道。尼泊尔人很早就熟练掌握了铜像铸造技术,其工艺举世闻名。加之尼泊尔的佛教传统未曾中断,在印度佛教衰微之后,尼泊尔成为西藏艺术向外借鉴的最主要源头,西藏造像艺术始终贯穿着尼泊尔的艺术特色,人物姿态舒缓、优美,无论以何种材质展现,我们都能看到纽瓦尔人出色的艺术天分,如此释迦牟尼成道像即为西藏地区15世纪金铜造像的杰出之作。此像的造型风格非常有代表性,它在尼泊尔佛教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西藏本土的审美元素,展现了15世纪西藏中部地区佛像艺术的辉煌成就。尽管它实现了西藏本土与外来艺术的完美融合,但在这尊造像身上,我们仍能辨别出尼泊尔艺术元素,也能看出西藏本土的艺术特点。如佛像宽平的额头、上挑的眉眼,就表现出具有异域风情的尼泊尔艺术特点;壮硕的肢体、生动的手足姿态,也契合尼泊尔艺人对佛教造像量度的独特理解;而身穿的袈裟和僧裙,轻薄贴体,衣纹简洁,突出身躯的起伏变化与簪花装饰,更是尼泊尔艺术装饰美感的表现手法。西藏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造像身躯的结构和整体的造型上。如造像身躯一改早期粗短挺拔、脖颈或短或长的形式,变得匀称合理,符合人体的正常比例,就显露了西藏本土对佛像形体与量度的自我认知;莲座的造型及莲瓣的形制,美观大方,不同于此前印度与西藏的样式,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独特创造;温和的面相、丰腴的躯体、柔软的肌肉等表现,也明显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与追求。非常难得的是,这些不同的艺术元素在这尊造像上得到完美的融合,共同实现了对于佛陀『相好』特征的完美诠释,共同铸就了佛陀的寂静与庄严,也共同成就了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造像头顶螺发,宝珠顶严,眉如初月,眼睑微垂,高鼻薄唇,相容和煦内省。肩胸宽厚,肢体圆浑健硕,腰部细敛。身着袒右式袈裟,边缘呈折带纹,翻卷自如,衣缘带反搭至左肩,衣缘錾刻精美纹饰。肩部肌肉线条自然下垂,胸肩衔接过渡自然完美,其洗练简洁的雕塑技艺,可看出匠师对于身体形态的精准把握,袈裟边褶精心錾刻的花纹使之愈显雍容大气,使佛像洋溢着充沛的活力,达到生动传的艺术效果。右手作触地印,左手置脐前结禅定印,全跏趺端坐于仰覆莲座之上,莲瓣宽大,中间细长饱满,瓣间上卷,极有弹性和力度感,时代特征亦极突出,在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西藏佛教雕塑》卷2:西藏与汉地,页1064-1065,图272C,大昭寺藏15世纪铜鎏金无量寿佛,其莲瓣即与此尊如出一辙,为本尊断代依据之一,可资参阅。佛陀成道像取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降魔成道之典故,意寓“大彻大悟、圆满成佛”。此尊造像造型精准,手脚纹理表现细腻,通体鎏金,虽历经数百年,而金彩大部仍在,可谓佛光普照,尤臻禅意真味。
Preview:
2021年3月29日-30日
Address:
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L2 B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